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
延襲著中國大陸浙江省普陀山普濟禪寺毘盧觀音佛祖之法脈由開山祖慧深和尚及愛惠師父依循古制,遵照古禮,名正言順地由中國浙江省普陀山普濟禪寺法脈東傳而來,所啟建三界共鑑的觀音道場。
三大宗旨
宣說正法
宣說正法
傳揚古禮
傳揚古禮
度化蒼生
度化蒼生
修習法要
具足度眾威德的毘盧觀音佛祖,為了救護每個有緣的弟子,凡事都是用心良苦,但佛教重在「相應」,所以佛經云:「不有因緣,無由垂範」,又云:「佛身無作,非叩之而不彰」。在在說明,「覺滿」的諸佛菩薩只能示現種種的夢境救度眾生,凡事亦不能強求及攀緣,因為毘盧觀音佛祖來到東土度化眾生,與眾生的因緣,本來就有親疏遠近,所以眾生能否藉由夢境或種種示現,得到諸佛菩薩的救度及化解劫難,重點不在於菩薩的分別,而是在於眾生對菩薩的信心,具足到什麼樣子的程度。重視冥陽兩利的普濟禪寺,提供一個超越宗教藩籬「了業、化劫」的平台,也提供了「植福、回歸」的平台,這是普濟禪寺有別於其他寺廟的一類強項,不僅在事相的障礙、人身的劫難方面,包括生命最終的歸向,普濟禪寺都明確地指出這條回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