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許多修行很久的學佛人,他的問題及煩惱都沒有辦法解決呢?

2020-07-15T21:28:22+08:00

這是一個很令人省思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真心想修行的人,或是真心想解決問題的人,那你應該會有此感慨或感同身受,因為這是一個跟隨修行一輩子的問題,但為何會如此呢?

當然就道理來說,這或許是修行人用功不足的因素,也可以說修行很久卻煩惱不斷,那是因為我們「理懺」不圓滿,而學佛很久卻問題未解,那是因為我們「事懺」不究竟,但或許大家會問,不會吧!我們一路來不是誦了多少經,唸了多少佛,甚至報名許多法會牌位,作了許多建寺功德嗎?

這時,我們不得不想起六祖惠能在《六祖壇經》所談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的名言,因為這樣子的問題,有大部份的因素是來自於我們「誦錯經」、「唸錯佛」、「只知建寺功德,不知為己消災免難」吧。

或許我們之所以誦經,是聽寺廟法師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誦經,這實在是無可厚非,而如果我們只是純粹誦經,不是為了解決什麼煩人之事,那我們誦什麼經都是好事,都沒有問題,但如果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那麼慎選一部適合我們的經,則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思惟一下「佛經」的來源及目的,才能對症下藥。

簡單說,佛經即是佛陀講的話,而這段話是祂與啟問者的問答錄,而此問答錄勢必能夠讓當機眾感受到心開意解及離苦得樂,甚至提昇超越的目的,這麼說吧,佛經就是兩千六百前的釋迦牟尼佛在不同的時空因緣點上,面對不同有形無形的僧信二眾及十方法界眾生,提出深淺不同程度的問題,而佛陀當下觀機逗教回答令他們感到離苦得樂、提昇超越以及法喜充滿的方法,是為佛經。

從這個面向來理解時,我們可以知道佛經的重點在於「觀機逗教」、「因病予藥」,而其作用必有令發問者達到心開意解或離苦得樂等解決問題的作用,這才是佛經最大的功德,因為佛經是佛陀開給修行人不同修行狀況下的「遊戲規則」或說「教戰手冊」。

因為讀了佛經,若沒有達到離苦得樂或解決問題的功效,那佛經也只是淪為束之高閣或金科玉律的經卷寶典而已,因為佛經不是只有讀誦而已,而是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用在生活上,甚至是非常順手及好用,乃至遊刃有餘才對的,所以我才說,佛經多讀是好事,但如果沒有對症下藥,其功效有限,大家想想對否,藥王李時珍所記載的《本草綱目》,想必每種藥材都有它的珍貴及用處,但如果我們無法對症下藥,吃了再多、再好、再昂貴,一樣於事無補,一樣功效有限,而誦經的道理也是異曲同工的。

如果你同意以上的說法,我們再來思惟一下,現今的我們都是讀了哪些經呢?可能很多人會告訴你,為了小孩功課或為了你的事業,一定要讀《金剛經》或大部經來開智慧等等,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金剛經》是一部講說空性、離一切相的大經,這是佛陀為初地以上的須菩提等眾,在空性中所講說的一部般若大經,那如果我們沒有須菩提等眾的定境修行,我們又何能體會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的感動呢。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大修行人是以無求心來修學的,而我們又是用何心誦經呢?可能大部份的人都是「以有求心來讀無求經」吧!這樣不是矛盾的嗎,所以你的小孩,如果真的讀透了《金剛經》,我想他不只功課會進步,他還有可能出家修道,因為世間一切本是虛妄不實的嗎,所以誦經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再說,我們既沒有「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之修行,又是以有求心來讀無求經,那難怪我們讀了那麼多的經,問題都沒有解決啊!因為我們「誦錯經」了,若以現在學佛人還是凡事有求的現象來學佛,我們應該多讀一些是為了眾生「所求願滿」的經,如《藥師經》、《普門品》、《地藏經》等,因為我們一開始就誦錯經,所以縱使我們修了些福報,但實在還達不到解決問題的功德力。

兩千六百年前的佛陀所教解決眾生問題的妙法及問答,最後變成現今人手一冊佛經,但它的本質及殊勝,就是在於它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只給眾生讀誦修福的基本作用而已,這麼說吧,如果我們遇到煩惱時,《金剛經》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聽了以後,可以當下止息煩惱或安住身心,那就表示你適合讀《金剛經》,如果不行,那當有人教你以正法解決你現階段問題時,你也得到了救贖或問題化解,那這法門,就是適合你現階段的經典。

再說「念佛」,現今的念佛也多為「計數」,但真正的念佛其實是「思惟法益」,或說「專注思惟法益」,這才符合淨土宗「實相念佛」的本意,但這對忙碌的現代修行人而已,實在力有不逮,故大家只能從表相上來計數,包括任何寺務發展及度眾成效,也都是從數量來認定其成效,導致大家一直在追求那個「數字」,忘了修行度眾的本意,所以我們才常說:「無論在自度或度人的過程裡,碰到任何的困難及障礙,一個修行人終其一生都不要只是力求『形式』上的圓滿,而是必須要在每個當下,從『心地』上,從『因地』上去成就,去圓滿我們修行的領域,並達到我們今生最高的修行境界」。

但有時,一般人只想聽好話,不想聽真話,尤其在現今的社會型態下,就連修行人凡事都要求方便、輕鬆、速成及簡單,那真的與如來正法就相形漸遠,如果修行那麼輕鬆,佛陀為何要歷經六年苦行的粹練呢?如果學佛只是為了幸福美滿,那佛陀為何放棄人們垂涎三尺既得的王位,而出家修道呢?

再說,我們或許作了很多功德,修了很多福報,但靜心想想,可能很多是建寺功德,那如此的建寺功德當然是功德無量的,但細忖,真正開花結果之時,或許是來世或多生累劫,但大家可曾用心想過,我們有沒有未雨綢繆地為明天或下星期及下個月,我們在多生累劫即將浮現的惡果,做消災化劫的功德與作用。

我們或許做了很多的現世功德及福報,但對於我們即將現前的障礙災難完全一無所知,或者所做功德根本起不了立竿見影化劫的作用,難怪古人常說:「千金難買早知道」,而在普濟禪寺因為有佛教化、有法化解,我們可能藉由一個夢境示現及跡象顯影,而得到事前未雨綢繆及花錢消災的作用,所以我們很自豪地說,對於未知的障礙災難,因為由佛主事,所以我們可以達到「薄銀卻能災障消」的功德。

這也難怪坊間多少的好人或修行人,卻英年早逝或身罹重病,或許他們也作了大福報及大功德,但重點是沒有「對症下藥」,所以今生修得福,來生一樣可以富貴延年,但今生的重業,或許因為沒有對症,來生一樣是重業再現,因為這就是「因果不爽」的定律,因為這就是六祖大師所說「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的道理,因為這就是「為何學佛修行很久,但問題及煩惱卻沒有解決」的原因吧。

閱讀更多有關“小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