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

4 07, 2019

第八要惡眼不能視

2020-10-09T21:58:54+08:00

遇境稱念大悲王,念到凡聖無量光,猶如雙目視太陽,刺眼困難況復傷。

《普門十要》的第八要,我們要談的問題是經文所說「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呢?偈云「遇境稱念大悲王,念到凡聖無量光,猶如雙目視太陽,刺眼困難況復傷」。

在《普門品》經文裏有段「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 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 惡眼視之,況復加害」的文詞。這是說明久遠劫前娑婆世界的狀況,這時的世界充滿其中的,都是飛行疾馳及害命食人的惡 鬼,在這惡緣密佈、困難重重的世界裏,如果有人能一心稱名者,此時無論是自身的功德或是菩薩的加持,你的能量猶如諸佛一般「星明日麗」,在如此強大的能量場下,這些惡鬼當然 不可能用雙目直視你,何況是加害呢?故說「遇境稱念大悲王,念到凡聖無量光」

為何「一心稱名」後,「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呢?

關於這個問題,當一個眾生,能在那當下稱念佛號,而達到一心不亂的境地,那麼在那當下當中,除了諸佛菩薩的一份加持外,他在自心當中,也生起了無比的清淨,無比的能量, 當下他與諸佛菩薩是無二無別的,所以在那當下他產生出來的 就是一個「無量光」的狀態,在這樣的一個狀況下,當然諸惡鬼等就沒有辦法,以他邪惡的眼睛去正視到這個人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用常理想,如果一個惡人想加壞我們,而我們在那當下一心念佛,以一個沒有善根的人而言,你覺得他會在乎我們念佛的功德嗎?照理說是不會!當然你說 那是因為菩薩加持他的結果,這說法也是有可能,但機率不高,而且重點是,你念佛時,這惡鬼竟然還不能「以惡眼來看 我們」,那可能只有一種情形會發生?

大家想一想,什麼狀況下,我們雙眼是無法直視的,那就 是我們看太陽的時侯,因太陽的光量太強了,所以我們雙眼不能直視,可見只要我們念佛到一心不亂時,我們的能量等同觀音菩薩或諸佛「無量光」的程度時,就像我們的雙眼不能直視太陽一樣。當然那個惡鬼自然不能「以他們的惡眼來看我們, 更何況是加害我們呢?」如果這樣解釋經文,大家就比較能瞭解!

例如佛世時,提婆達多刺激狂象攻擊釋迦牟尼佛,經典所載,佛陀以其佛光威德震攝住狂象,並為其皈依說法,這段故事,對於一個深信佛法的學佛者,一定是不容置疑的,但對一 般的世間人就很可能存疑,明明是一頭失去理智的狂象,怎麼可能到一個人面前就乖乖的馴服了?在現今的社會新聞裏,人 類不也時有所聞被惡獸所噉的案例嗎?

所以此時大家若能以我所詮釋的經文「是諸惡鬼,尚不能 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的真義,來看待佛陀以佛光攝受狂象 的這件事情,必定不難理解,當佛陀以佛光攝受時,就如同處 在「無量光」的情形下,雖然是一頭發瘋的狂象,但當牠要攻 擊的對象變為一個能量極強的太陽(或說無量光的能量場) 時,相信不只狂象,乃至惡鬼或其他眾生,一定不能以惡眼視之,更何況是加害祂呢?

 這如同我們雙眼不能直視太陽一樣,因為太陽的亮光太強,不僅刺眼難視,如經文所云:「不能以惡眼視之」,既然 雙眼都看不到太陽,如何去傷害太陽呢?這即是經文所說「況復加害」的原意,所以我的偈語就說「猶如雙目視太陽,刺眼困難況復傷」。

可見佛陀講的經文,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能發生或遭遇得到的現象,並非空穴來風的,只是常人都將經文「唸過」而已,少有人去細細思惟經文背後的深層義涵,所以經文絕對不僅止於「讀誦」而已,經文是要我們「去實踐」、「去做的」。

而瞭解這句經文的意思後,其實它更說明了每個人「能量 場」的重要性,然而什麼是「能量場」呢?什麼又是「無量光」 的能量場呢?

宇宙萬物,上至諸佛菩薩,下至娟飛蝡動微細昆蟲,乃至無情世界的一切眾生,所體現的無非就是一個「能量場」,只是差別在此能量大小、高低、強弱、明暗的不同,如同我們要登機時,都會經過紅外線的掃瞄,在螢幕裏呈現出來的那個現象或能量,就可以概稱為每個人的「能量場」。

當然我們人世間是屬於陽界,陽界所代表的能量場就是正 能量,而在質量上來講,它是屬於比較清明的,「清明」就是 代表「陽界」,相對的「晦暗」的就是代表「冥界」。同樣地, 諸佛如來或龍天護法,乃至靈界的一切眾生,也都是以「能量場」的強弱高低、色澤形狀來作區分差別的,怎麼說呢?

雖然諸佛如來及靈界眾生,都是以「無形」來示現,但祂們依舊具有所謂的「能量」,而且這些「無形的能量」本來就會因時空因緣的不同,而有種種差別的示現,只是人類所具的肉眼,沒辦法像相機一樣快速地捕捉到這些光點,其實眼睛和相機最大的不同,就是能不能累積入射光的能量,人的眼睛無法像相機一樣,把能量累積到讓我們看得到,但相機可以一直累積能量讓感光粒子(如底片等)感光,再則人的肉眼能看到的波長為可見光,若其波長過長到達紅外線範圍就看不到了,然而相機可以接受的感光範圍就大的多了。

簡單說,人類肉眼可見光量的範圍太狹窄,而許多諸佛諸天諸仙,乃至鬼怪精靈等之光體,雖然肉眼看不見,不過有時相機卻能拍到這種不可見光,因為相機底片的波長和人類肉眼看到的波長是不一樣的。

然而能否拍攝到這些修行者乃至精靈等的能量,主要還是取決於這些修行者願不願意讓我們所拍攝,所以同一個時間,同一台相機,可能有的人拍到,有人卻拍不到,簡單說,這些光體(諸佛或龍天)祂們不是認相機,他們是認人的,因為宇宙間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不有因緣,無由垂範」。

更重要的是,每個不同的「能量場」它所代表的,它所呈現的,就是「修行層級的高低」,當然原則上白天較不易拍攝到這些「光體」,因為這些諸佛、龍天、靈界的光體,與太陽的光體,會產生一種溶入的狀況,所以我們比較不容易拍到,一般會拍到這些「光體」,都是黃昏晚上或清晨的時候,才比較有可能。以下我就用圖片來說明,諸佛如來及龍天護法乃至靈界眾生,所呈現「能量場」的差異性。

基本上,當我們拍攝到的光體,其色澤愈亮,代表修行層級愈高,如能拍攝到「無量光」的光體,代表此修行者已達諸佛菩薩的境地,祂才會呈現無量光的現象,其實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亦稱「無量光」,這代表只要是諸佛菩薩的能量,其實就是呈現「無量光」的情形,所以只要拍攝到無量光的現象,基本上就算是拍到諸佛如來的光體了。

每個光體象徵著修行層級的高低,至於呈現出來的形狀,關乎修行高低及執著深淺而定,當一個修行者,能夠修得愈清淨,愈放下,如同「水」一般,可入任何形體之容器,「水」當下即變為該形體之形狀,而眾生本為「水」,但因無始以來之妄習使然,故已結習為「冰」,所以沒有適合他的容器(環境),「冰塊」還沒辦法融入其中。

相對地,只要是有達諸佛之層級,多數是呈現圓滿之白光 體,而再來的龍天護法,雖呈圓形的七彩光體,但尚可看到其 圖騰及紋路,這亦說明了他們尚有餘習存在,但若再次一等的 精靈或仙童,有時還看得到他們的形狀,當然冥界的鬼道眾生 因執著深重,連光體都沒有,更不用說他們可以幻化成何形何 狀?所以「形狀愈圓,光體愈白,代表修行愈高」!

每個光體所展現的圖騰,代表著祂所修的法門及所依之境 地而有所不同,如本寺的龍天圖騰與祖庭普陀山普濟禪寺的大 門龍紋有其關聯(如圖 1 及圖 2)。又三界極尊釋提桓因(即 玉皇上帝)的龍天,種類最多,甚至有「菱形」、「楕圓形」 等不同,但與本寺龍天圖騰即明顯不同(如圖 3 4 5 及圖 6)。又有各種修持法門如十二因緣、四聖諦等不同者,所呈現的圖騰,亦有不同。

總結來說: 所有的靈界眾生,包括諸佛菩薩、龍天護法也是一樣,祂們都是依著修行的高低,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或者是依著祂們不一樣的修行法門,而呈現出不同的圖騰。

當然層級最高的是呈現「無量光」(也就是呈現白光的現 象),其次是七彩具足的,那呈現紅色、藍色或單一顏色的, 就是屬於比較初階的龍天護法,或說諸天諸仙等,只要他們修 行的境界較初級的,他們呈現出來的,就是比較單一的顏色!

另外,可能有些人也曾在一些飯店拍照時,也會拍出龍天 護法,有些信眾會疑惑地問我,飯店又不是寺院,為何會拍到 龍天護法呢? 基本上,每一個地方都會有一些龍天護法,或是在修行的精靈等,不一定是寺院才有龍天護法! 像本寺有位護法信徒,從前都未拍攝過龍天護法的圖騰, 自從去了一趟中國浙江省普陀山普濟禪寺以後,無論去到國內 或國外,這位護法信徒都會拍攝到普濟禪寺的龍天護法,後來 藉由毘盧觀音佛祖的金口宣說,才得知原來:

這位護法信徒,除了在明朝做縣官時護持普濟禪寺外,他本身也曾經在普濟禪寺出家過,在先天上,他也曾經是毘盧觀音佛祖身邊的龍天護法,所以當然他與龍天護法的淵源是比較深的。又因為這位護法信徒在菩薩身邊做龍天時,有幾位感情非 常好的兄弟,因為這份的兄弟情誼,所以自然而然祂們就是會 隨時的示現,只要這信徒到任何地方,祂們也都會關照他! 但若要談更深層的問題,有些信眾的信心較具足,就不需要作這方面的示現,而某些龍天示現的因緣,是為了不讓有緣者,忘卻及退失了他但回家的路,所以才會不斷的示現。

談了那麼多「能量場」的問題,其實在人世間,我們想要 一帆風順,不就是比大家的能量場嗎?那到底該如何增加我們 自身的能量場呢?

其實每個人的體性本自光明,只要能返聞自性,契入空寂 時,何需藉由外在的力量來加強自身的能量?但畢竟大家都是 薄地凡夫,所以還是需要依靠著有形的方法按部就班地進行。 簡單說,所謂增加「能量場」,也都是包涵在加強所有一切眾生的「福慧」二資糧,其事相上具體的做法,例如佛前供燈(如 每人能量如電燈的作用,點一盞燈,如同將燈的開關打開,讓 眾生更有了光亮)、布施行善、唸經持咒、法會功德等化解及 助行的部份!

若從究竟義來看: 一切的善惡,都是凡夫的分別,如何契入諸佛菩薩的性海(能量場),才是一個修行人應該努力的事情。

至於經文中的談到種種「刀杖」、「惡鬼」、「枷鎖」、「怨賊」 等四難,在有形的意義上是指,可以傷害人身的種種器具或狀 況而言;而從無形的意義是指,可以傷害人心的觀念、想法, 如執著、煩惱等。所以有形的部份,皆可依表象上的解釋,但 所有的無形,簡言之,即是代表「所有眾生自身的一切業障」!

但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 的問題,等同前面經文所講「火不能燒」的第二種解釋:「就 算他被火燒死了,他的心卻在火燒的當下當中沒有瞋恨、沒有 抱怨,其實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故』,所以也算是菩 薩的救度」,可見縱使眾生是被惡鬼捉到了,但惡鬼捉到的, 也只是五蘊假合的色身,而無法捉到那眾生的心,從這立場說 「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啊!

這《普門十要》的第八要,主要談的問題是經文所說「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呢?這個偈語我們再講一次「遇境稱念大悲王,念到凡聖無量光,猶如雙目視太陽,刺眼困難況復傷」。

閱讀更多有關“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

第八要惡眼不能視2020-10-09T21:58:54+08:00
3 07, 2019

第七要神通威德力

2019-07-11T16:29:24+08:00

神識修智到達通,能到相狀轉境風,道神依報妖五種,正見應化主人翁。

《普門十要》的第七要,我們要談的問題是,什麼才是真正 的「神通」?偈云「神識修智到達通,能到相狀轉境風,道神依報妖五種,正見應化主人翁」。

在《普門品》的經文裏,講到許多觀世音菩薩威神自在的神 通力,例如經文所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 故……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觀世音菩 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等等!

有關這個「神通」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般人只要 一談到「神通」,第一個印象就會說「佛教是不講神通的」?其實這是不圓滿的說法,為什麼?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神 通?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大迦葉尊者有沒有神 通呢?我相信這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可見「神通」並非不好。 如同「金錢」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一樣,大乘行者視金錢為「淨財」, 但聲聞乘者有的則視之為「毒蛇」,重點及問題不在於「金錢」 本身,而是將金錢用在何處?同樣的「神通」也是如此!神通沒 有好與不好的問題,神通其實只是修行者因修行到某種境界時, 塵盡光生後的一種現象,它只是修行過程中的一種附屬品,重點 在於,我們應該如何正見地運用「神通」,從事利生度眾的事業, 而非一昧地排斥神通,這才是根本的問題!

我們縱觀歷來高僧大德,以神通度化弘法者比比皆是,在《梁 皇寶懺》法本裏曾說:「馬鳴菩薩,誓願以神通度化眾生」,甚 至西晉的佛圖澄大師,也是以神通度化當時的帝王石勒與石虎、 東晉的鳩摩羅什也有吞針及火化後舌頭不爛的神通示現,而禪宗 初祖菩提達摩的神通事蹟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所以我們應該對神 通有個更正確的認知才是!

至於「神通」這兩個字,到底應該怎麼解釋,才是正確的呢? 坊間我們所知「神通」的詮釋,不外乎「此乃超自然的能力」、 「諸佛所具之力」,或「神是神奇、神妙;通是無礙、自在」之 意,然而卻少有人將這兩個字,正確連貫地詮釋出來,所以在此 我們採用永明延壽大師所著《宗鏡錄》卷四中所云「神通」的定 義來說明,《宗鏡錄》云: 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通有五種,智有三種,何為五種通?

什麼是「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的意思呢?其實這短短的 幾個字,已經將「神通」很簡要,並正確地闡明,這句話該怎樣 解釋呢?

所謂的「神」,指的是任何的一個神識(或靈識),他透過一 個修行的過程,可以達到神識凝聚的能力,及能夠了知空性的境 界,在這狀況下,他的「神識」也慢慢進入了他原本的智慧源中, 也因為如此,他慢慢地也能了知到宇宙間一切現象的變化,所以 他的「神」識就到達了「通」(通暢、通徹,或說接上了)與宇 宙之間息息相關的那訊息,所以叫「神通」! 所以這句「神中有智,智中有通」,就是「神識修智到達通」或說「神通」的正解。

然而在佛教向來的說法,一般習慣將神通分為神足通、天眼 通、天耳通、他心通及宿命通等五神通,若加上漏盡通,就是佛 教所言的「六神通」。當然也有人將六神通中的「神足通」,特 指為「神通」的象徵與代表。而據《大智度論》卷五或卷二十八 所載,「神足通」有分三種:

這部份指的就是,我們傳統認知「神足通」,能夠飛行自在的能力。

所謂的「相狀」,是指眾生外相的形狀,這是指具足「神足通」的聖者,祂可以隨心所欲的改變祂的外相,去各種地方度化 衪想度化的眾生,如觀世音菩薩祂可以隨心所欲變化成另一個, 祂所想要適合來度眾的一個外相,來做祂度眾的事業!誠如《普門品》所言「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一樣。

對於觀世音菩薩示現的種種神蹟,在我們台北普濟禪寺的這四年來,也是不勝枚舉,後面我就以圖片作概略的說明

這是專指諸佛如來才能證得的神通,所謂的「轉變外界的對 境」,是說當風雨不調或災難降臨時,衪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風 調雨順,並且具有消災免難的意思,簡單地說,有此能力者,他 可以改變外境及自然界的一切變化!

由於神足通具有這個能到(即飛行自在)、相狀(即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說法)、轉境風(即改變大自然)的種種能力,所以我們偈語的第二句,就以神足通的三個重點,名為「能到相狀轉境風」。

至於永明延壽大師所著《宗鏡錄》卷四中所說: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通有五種,智有三種,何為五種通?

這五種通即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妖通。這五通除了道通及神通才是真正因修行而證得的,其餘的依通、報通及妖通,嚴格說,都不算是「神通」(因修行而證得)的範圍。

接著我們談談五通的重點

《宗鏡錄》云: 一曰道通:何謂道通?無心應物,緣化萬有,水月空華,影像無主,此謂道通。

我們要知道,宇宙的一切道理,均不離開「道」!如果一個 修行者他能夠真正地悟入「道」的精髓,那他便可明白「自、他 本是無二無別的道理」,當他悟到此甚深真理時,他自然而然會 明白,自心與所有一切的外境,本是無二無別的!所以他能夠以 「沒有任何的執著、分別,去應一切的萬物萬相」(即無心應 物),也因為無心(猶如真空),所以他能變現所有的一切(猶如 妙有)!就是「緣化萬有」,所謂的「萬有」,就是包涵宇宙所 有的一切有,叫作「萬有」!

又站在佛教的立場,世間的一切宛如水中的月影,以及空中的花一樣的虛幻,故云「水月空華」,而「影像無主」也是同樣的意思,是指所有的一切形象,包括四大假合的人及一切色,它都是沒有一個主體(主宰)的,只因一切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的,故云「影像無主」。

這個「道通」是終極圓滿證悟者,如諸佛如來方能證得,這道通不專指佛教修行者才能證得,只要你能達到「無心應物,緣化萬有」的程度,包括儒教、道教等各宗教人士皆可證得。

《宗鏡錄》云: 二曰神通,何謂神通?靜心照物,宿命記持,種種分別,皆隨定力,此謂神通。

這是專指修行者因修禪定而證得之神通,如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及歷代祖師及高僧大德等。證得真正「神通」的重點,在於因修習禪定,而得到透徹宇宙萬物諸事的能力,所以說「靜心照物」,因為契入空性,所以能夠了知三世宇宙諸事,並且憶持不忘,故云「宿命記持」。

又證得此通者,主權在己,欲諦觀或想入定時,這些種種,非外力所加,非神佛之力所告知,一切都由自己定力所展現、所控制,所以說「種種分別,皆隨定力」。

《宗鏡錄》云: 三曰依通,何謂依通?約法而知,緣身而用,乘符往來,藥餌靈變,此謂依通。

這個通力就是屬於依靠「法術」、「符咒」等方面的神通, 所謂的「法術」: 其實「法」是一個名詞,「術」是一個動詞,「法術」的意思 是指做所有一切的數(天文地理類)術(法術類)的方法(法), 名為「法術」!這兩個字是不能分開的!

所以這依通者,是以法術而了知諸事的,故說「約法而知」, 什麼叫「緣身而用」?這種通力是以自己的身體為媒介來運用的,如隱身術者或有養小鬼的,都是「緣身而用」;再則有些旁門左道、奇門遁甲或民間宗教者,是依靠符咒而來行事或害人的,名為「乘符往來」,至於「藥餌靈變」,是指以藥為引,令人精神錯亂或迷失自己的法術運用。如佛經中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以婆羅門咒術昏迷神識一樣,其實像在泰國、雲南一帶,還存有類似降頭、蠱毒的狀況,這也算是「藥餌靈變」的一類。

而此類通力因為是依靠外力,如法術、符咒、藥餌等等而達到目的的,名曰「依通」;又這類的通力,包括依通、報通、妖通等,它們都是以外力媒介來行事,都不是以自己神識修行而證得的通力,故不算神通的範疇,最多只是具有「通力」的人士。

《宗鏡錄》云: 四曰報通:何為報通?鬼神逆知,諸天變化,中陰了生,神 龍隱變,此謂報通。 

「報通」,顧名思義即是屬於業報所感之神通,包括乩童、陰陽眼或特異功能,乃至天界諸天或冥界鬼神及中陰眾生等之通力。至於報通所談的「鬼神逆知」,是指冥界之眾生曰「鬼」,冥界之官職曰「神」,然而無論鬼道或神職,他們具有了知諸事的能力,不是藉由修行而感得的正知,而是因為業報所趨,該道眾生本具之通力,故云「逆知」。

既是業報所感之通力,無論是冥界眾生乃至諸天護法亦是如此,他們都具有變化多端的能力,故說「諸天變化」及「神龍隱變」。至於「中陰了生」,因為中陰身眾生所具之通力,只有在四十九天的期限中才有的通力,然而此通力,也只是具足沒有色礙(身體)而較輕盈的狀況,但就多數亡者執著深重的習氣,亦不可能飛行自在的。

記得在兩年前,有位信徒透過很多管道,知道信奉基督教的公公,雖然往生二十多年,但都還沒投生善道,而且留在家中,故想來普濟禪寺作些功德,所以和女兒來寺先幫公公燒化一艘龍船,並在燒化時用念頭告知公公,如果有收到這些功德,或有什麼需要時,可以託夢給自己或孫女。

沒想到晚上時,孫女真的夢到了爺爺,爺爺清楚地對她說了 一句話:「普濟禪寺怎麼那麼遠呢?」其實這句話,就足以讓家 人深信不疑了,因為第一、公公終身信奉基督教,不曾去過寺廟, 也沒來過普濟禪寺,他能講「普濟禪寺怎麼那麼遠呢?」表示公公真的親自來普濟禪寺領受功德了;第二,因為公公家住新店,普濟禪寺在松山區,的確有段距離,而且公公生前是小兒麻痺,所以距離就更遠了。

第三更是重點,雖然公公往生多年,但因執著深厚,所以尚 留在自己仍是小兒麻痺,行動不便的狀況。(其實多數眾生都是 如此,不然佛陀為何悟道的第一句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縱使是中陰身的眾生,乃至往生多年的冥界眾生,只要執著深重的,都不可能是飛行自在的。

尤其中陰身眾生,亦不能通過佛陀講法的金剛座及世間所有 的一切母胎,尤其有些人有種錯誤的觀念,以為中陰身眾生就了 知一切,或神通自在,如果真是如此,我們何必那麼辛苦地修行 呢?因為死後不就一切神通自在了?可見大家對於中陰身的狀況不甚瞭解,其實中陰眾生的狀況,如寶誌禪師等在水陸儀軌中所云「識雖聰利,性只昏蒙」的情形。

因為中陰身眾生不是到達證悟的境界,他只是停留在中陰的狀態,所以他的一切,都還是由他的靈識在主宰一切,因為這個 靈識已經脫離肉體,所以一定比他擁有肉體時來得聰利,故說「識雖聰利」;但是他的真性、本性、佛性,還是蒙蔽在他自我的意 識裏,並沒有顯現出來!所以說「性只昏蒙」。

所以中陰身眾生,亦屬「報通」的部份。另外雖然很多的龍 天護法,祂們本具之通力是「報通」外,只要祂們持續修持的過 程當中,祂們還是會有證得「神通」的能力!

《宗鏡錄》云: 五曰妖通:妖通者,狐狸老變,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聰慧奇異,此謂妖通。

這部份是屬於動植物修煉成妖或成精而言,如狐狸妖或樹精、乃至附著在人身或神佛金身上之冥界眾生所具之通力,都稱「妖通」。

一般而言,動物修煉成果名為「妖」,而植物修煉成果者名為「精」,所以嚴格說不應稱「狐狸精」,應說「狐狸妖」才對,只是「妖精」二字,已是大家所慣用,也就沒有如此細分了。又這些狐狸妖修煉成果者,多數已是千百年的修煉,最有名的就是唐朝百丈禪師時代有個「野狐禪」的故事,這些修煉已久的狐狸,一樣可以幻化人形,因能變化萬千,所以說「狐狸老變」;而有些依附在樹木或石頭上的靈界眾生,如樹妖(若是正靈者即為樹神,邪靈者即為樹妖)、或石頭公等等,他們都是植物類修煉成精,且為幻化故云「木石精化」。

另外,除了動植物類修煉成妖精外,還有一類是依附在人的 身上及依附在神佛金身的部份,名曰「附傍人神」,有關人體被 附著的部份,一般民間統稱「卡陰」,這些被附著的人,可能莫 名感得通力,能夠了知諸事、預知未來,故說「聰慧奇異」,這 類都算是「妖通」。

基本上,每個人的肉體,理應由自我的靈識所主宰,如果入 定時觀到一個軀殼,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靈識所佔據,那就表 示我們已經被無形的冥界眾生所附著(或說卡陰了),至於什麼 樣的人才會被附著呢?大體上,有下列狀況者,較易遭眾生附著:

舉凡陽氣不足、行運太差、年老體衰,都屬於是能量太弱的 部份。這部份幾乎是被附著者最大的因素,由於身處陽間的我 們,是屬於正能量,而冥界的無形眾生是屬於負能量,當負能量 靠近時,我們自然會不舒服,而且他們也一定是找當事者身上最 弱的部位入侵,因那部位能量較弱,較易靠近,如是太強的陽氣, 就如同我們眼睛無法直視太陽一樣,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傷害,而一般最常附著的器官多屬「心肺」部份,這在《水陸儀軌 會本卷二‧請下堂》中,有清楚地提到: 為學無良。用心不正。天魔得便。飛精密附於人身。……惟 此禍根。長居肺系。……精神困憊。歲月淹延。藥之弗瘳。命則隨減。

所以當這些冥界眾生正式附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才會有身體 上的不適或精神上的失常現象,而且是附著時間愈久,各類病況愈為嚴重。尤其當我們是壯年能量場正強時,冤親債主附身的機率並不高,這像是一顆茁壯的大樹而言,此時的小風小雨,對它而言,並不會構成傷害;然而到了大樹變為枯樹時,這時的一點 小風小雨,就足以令它折枝,就像樹枯人衰的道理一樣,當我們 上了年紀,能量場漸弱時,冤親債主找上門的機會就大多了!

或許很多人會以為只有在家眾才會被無形附身,出家人一定 不會,這也是不明究理的說法,在《現果隨錄》裏曾提到湖州白 雀寺弱菴禪師的故事:

弱菴律師。嗣蘇州報國茂林和尚。寺中建大悲殿。少階石。一施主潘姓者捐二十金。令完此公案。師以東圊未成。眾僧不便。

權借階石作窖。後施主來見問故。師曰。吾已別作一好功德。再尋銀完階也。施主甚銜恨。

後弱師遷化後。一沙彌忽發顛。主事者以芒繩縳之。反鎖一室。明晨沙彌忽逸出。人問誰為汝解縛關鎖乎。顛僧曰。弱菴和尚也。眾疑誕妄。弱師旋附沙彌口曰。他非誕。實我也。因我誤用大悲殿階石作東淨。冥府常以大石壓我。苦楚不可說。汝輩徒眾速為我起石。淨洗供起。集僧誦梵網經。吾苦即脫矣。

徒輩曰。和尚何以附此沙彌乎。師曰。虧此沙彌已顛。頭上無大光。吾得借彼傳信。不然吾受苦無期也。徒眾如命起石。并集僧誦梵網經。師乃去。

從這個佛經真實的案例來看,會不會被附身,與有沒有出家沒有關聯,重點在於我們個人能量及陽氣的強弱,如果我們身體患疾或那個器官有病,自然能量較弱,就如同經文云:「和尚何 以附此沙彌乎。師曰。虧此沙彌已顛。頭上無大光。吾得借彼傳 信」,弱菴老和尚往生後,竟附著在自己的徒孫身上,徒弟們問 和尚,為什麼能附在出家人身上,弱菴和尚答言:「還好這個小 沙彌本身有病,已經發瘋了,所以頭上無光(即是能量減弱之 意),我才可以依附在其身上,來告訴你們,我所受到的苦難啊!」可見自我能量的強弱,不僅是每個人行運順遂與否的原因,更是會不會被無形眾生(或冤親債主),找上門或附身的最大關鍵。

如貪瞋痴三毒熾然者,或身口意不淨、妄念紛飛者。這部份屬於較細微的因素,除非有較深的恩怨者,不然通常不會有附身的問題,這地方我們就要列舉大家耳熟能詳《慈悲三昧水懺》的懺主悟達知玄國師,大家想想,能夠當上國師,想必能量一定很強,所以第一點「能量太弱」而被附身的問題,想必悟達國師一沒有,但第二點「惡念叢生」的狀況,這正是國師人面瘡業障現前的因素,因為當唐懿宗感於國師修行,而御賜沈香寶座的當下,悟達知玄當下一念慢心生起,即時感得晁錯現人面瘡附身的惡報。

從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裏我們知道,出家人並不是不會被附 身啊!你看,悟達知玄國師人面瘡的惡報,比一般人被附身的狀 況,可能來得更嚴重啊!但是我們再細細自忖,有幾個修行者具 有悟達國師的能量呢?然而國師只是一念的驕慢,就已經業障現 前,而三毒熾然的我們又該怎麼辦呢?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不 得不慎的問題啊!

還有一類被附身的狀況,不是能量太弱,也不是惡念叢生, 而是因為本身具足一些功德,所以冥界眾生會找上我們,當然這 是屬於少數的,有的修行人與生帶有度化冥陽兩界的天命,所以 眾生較易祈求他的協助,有時不一定是附身,有時只是讓你覺得 不舒服或一些日常生活狀況的怪異現象,總之無形眾生會透過各 種因緣方法,讓你去救度他;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護法信徒尊崇 的法師或道場,本身也具足冥陽兩利的功德,所以冥界眾生也可 以藉由附著在此信徒身上,間接地得到了超生的功德!有關這部 份我們普濟禪寺,有一套很完整超度被附著之方法,但這還要關 乎當事者的福慧資糧具足否?信心堅固否?恆心持久否而定!

以上我們所談的,就是妖通裏所說「附傍人」的問題,至於「附傍神」,就是依附在神佛金身所產生的種種弊端,這範圍實在太大,也太深奧了,現階段我們先不探討這個問題。因為永明延壽大師將神通,概分為這五類,所謂的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及妖通五種,所以我偈語的第三句才說「道神依報妖五種」。

然而不管是藉由修行而證得的道通或神通,乃至因外力而得 的依通、報通及妖通,如果沒有依止在「正見」上,一切都可能 會有狀況產生。所以我們常說修行要「定慧等持」,那這兩者有 其差異性嗎?還是一體的呢?

基本上「定、慧」是不可分的,當然是深入定境,我們才能發慧,至於所有的神通,若沒有依止在這個「慧」上,那麼所有的神通,就會變成邪通、邪定。

所以在神通裏,皆應依止在這個「慧」(所謂的自性光明)上,這個自性光明就叫作「慧」。這個「定」只是契入的一個方法,或當下的一個境界,所以 「定與慧」雖為一體,但它還是有它們不同的差別性! 所以最後偈語才說到「正見應化主人翁」。

這《普門十要》的第七要,主要談的問題是,什麼才是真正 的「神通」?

這個偈語我們再講一次「神識修智到達通,能到相狀轉境風,道神依報妖五種,正見應化主人翁」。

閱讀更多有關“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

第七要神通威德力2019-07-11T16:29:24+08:00
30 06, 2019

第十要應以何身意

2020-10-09T21:58:21+08:00

觀音示現娑婆界,身教度眾妄習歇,提昇重於起信緣,只因修行為本業。

《普門十要》的第十要,我們要談的問題是觀世音菩薩最著名的神通妙用,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重點,偈云「觀音示現娑婆界,身教度眾妄習歇,提昇重於起信緣,只因修行為本業」。

在《普門品》中談到觀世音菩薩膾炙人口「應以何身得度 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神通妙用,是由無盡意菩薩祈問釋 迦牟尼佛,而佛陀慈悲宣說的,經云「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這裏經文談到無盡意菩薩虔誠的請示釋迦牟尼佛,有關觀 世音菩薩度化群生的三個問題,一般來說,下對上請法為 「白」,上對下解惑為「告」,無盡意問佛陀,觀世音菩薩是怎 樣的遊化這個娑婆世界(這是指身業)?觀音菩薩又是怎樣的 為眾生說法(這是指口業)?又觀音菩薩是怎樣的妙法度眾(這 是指意業)?

這三問,是問觀世音菩薩的身業、口業、意業三輪不思議 妙用!觀世音菩薩以其身口意三輪不思議妙用,來度化眾生三 毒之過患,重點其實說的就是觀世音菩薩是以「身教重於言教」 而來教化眾生的!

《普門品》中說到,觀世音菩薩以不同的法相示現在娑婆世界,來度化與他有緣的眾生。這三十二應化的描述,其實重點即在於菩薩以「身教重於言教」的方式來度化眾生。這所謂的「身教」,指的是:

歷來的祖師大德,如唐朝百丈禪師以「一日不作,一日不 食」的典範,樹立了叢林的清規,而清朝弘一大師一條毛巾用 了二十多年,以其身教奠定了末世律宗修行的指標。其實不只 觀世音菩薩是如此,所有的諸佛如來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最 初的三轉十二行法輪,有示相轉、勸相轉及證相轉,第三「證 相轉」的重點,即是告知鹿野苑的五比丘們,我告訴你們「苦 集滅道」四諦的道理,我本身已經證知了,所謂的「苦已知, 集已斷,滅已證,道已修」。

所以只要是八地以上的諸佛如來,都與觀音菩薩一樣以身教度化群靈,故偈語云「觀音示現娑婆界,身教度眾妄習歇」。

我們知道了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的方式,是以「身教」為 出發,但次第絕對是「先觀機,再逗教」,即經文所舉「應以何身得度者(意業)」(即是觀機),「即現何身(身業)而為說 法(口業)」(即是逗教),這如同「對症」才能「下藥」!

佛陀最初宣說的華嚴大法,只略講了三七二十一日,接著 阿含教法卻說了十二年,這無非是為了教化大心未發的聖弟子 們,而有的觀機逗教啊!又如《法華經》著名的「三車喻」及「窮子喻」等,也都是為了因材而施教的。

若就觀音菩薩所示現的三十二應化來歸納,菩薩對三聖者 教化的重點,在於「令其證入增上之果位」,而對六天、五人、 四眾、眾婦、二童等教化重點,在於「令其證入所願之果位」, 對於十類、力士等教化之重點,在於「令其超越現階之果位」。

當然這部份,未來有因緣再細說。然而我們就觀音菩薩所度化「令其證入增上果位」的這一 類眾生來看,所謂「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說法」,菩薩度化的重點,是指: 有一類眾生,他至少已達菩薩階位,成佛因緣將熟,觀音 菩薩才有現佛身度化他的必要!

然而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菩薩修行境地,才有資格讓觀音 菩薩現佛身度化他呢?關於這方面,在《楞嚴經》中說得很詳 盡

經云:「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 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裏說,具足這資格的菩薩, 至少要能隨時隨地契入三昧(入正定),並且所修之善法皆是 圓滿具足無缺的(無漏妙法),此菩薩完全瞭解了成佛之法(勝 解),並現出他圓滿的覺相(現圓)。當眾生能達到此境界時, 觀世音菩薩即會現佛身為他說法,讓他完全解脫而成就的!

其實觀音菩薩,既然會變現不同的外相去度化眾生,當然勢必觀到眾生的根機及他們程度到哪裏,所以原則上,如果他已經即將到達成佛的過程時,觀音菩薩才會有現佛身為他說法的機會及作用。觀音菩薩之所以示現不同的化身,只是讓眾生在他的修行境界及程度裏,去達到一個最高的成就為目的。

至於說,觀音菩薩「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的重點,有些佛教大德認為,觀音菩薩示現佛身的對象,不僅是為度已證八地以上菩薩,進趨佛果為主,若有一類眾生是渴仰見佛者,菩薩也會慈悲示現佛身,而為他們說法嗎?

基本上,這個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第一就是:如果 我們結集了所有的一切過去、現在與未來,那麼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或許我們在今生當中,可能還沒有達到八地以上菩薩 的境界,但是在八識田裏累積太多太多的修行種子時,那麼在 今生當中一心要見佛,一心要求證佛果的心,會因為我們的「專注」及「一心」與觀音菩薩產生一份的感應道交,此時觀世音 菩薩也會不捨眾生,而現佛身,為其說法的!

然而就經文本意而言,此句「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 而為說法」的原意,釋迦文佛所舉,觀世音菩薩度化的最初機緣,還是指已達菩薩階位者為出發,至於一心見佛但未證菩薩 境地者,菩薩為他示現的機率也就相對地減少了!

簡單地說,多數佛經是以教導人們修行為宗旨,(因分了義經及不了義經),所以我們對此句「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的本意,絕非單只是限於「眾生渴望見佛,菩 薩就示現佛身為他說法」的「起信」作用而已!更重要的是達 到修行「提昇」的作用為主,這才是觀音菩薩示現的本意!所以偈語最後說「提昇重於起信緣,只因修行為本業」。

然而從深層的道理來看,觀世音菩薩示現的「何身」?不 是重點,菩薩所宣說的「何法」?才是究竟的,因為當觀音菩薩所示現的任何身形,對於眾生而言,是有某個程度上的信受力,然而唯有藉以菩薩的正法宣揚,才是讓我們頓破無明、妄習止歇的法寶

故《大智度論》云:「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再則「佛法僧」三寶雖密不可分,然其重要差別還是有的: 若依宇宙觀的角度來說,「法」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為「法」 就是自然,「法」就是宇宙中的真理,它是恆常不變的,至於 「佛」,示現在娑婆世界,也都還有生滅的一個示現,那麼「僧」 也必須依止在「法」上,去做種種的修持,及自利利他的一個 傳遞,所以如果三者來分高低,或重要性,當然還是「法」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有一天,讀者們有因緣證得「神通」,大家千萬不要執著於這是那尊諸佛菩薩或諸天護法所言,因為重點不在於「佛」(或諸天諸仙),重點在於祂所宣說的「法」,是否能 夠讓一個修行人,真正達到提昇及解脫的作用。至於該如何分別「法」的深淺對錯?

因為「法」的本身就有深有淺,縱使是不同層級的諸佛菩 薩,祂的基本宗旨,都不離開於「正法」!但祂所宣說「正法」 的層級,還關乎於祂自證的境界,以及祂所要教導的眾生程度 如何,而有所差別!

諸佛菩薩為應眾生因緣而應化世間,菩薩層級的高低,絕 非凡夫憑藉著自我的意識狀態,可以去做任何分別的!菩薩與 眾生之間的緣,乃至祂用什麼樣的「法」,教化什麼樣的「眾 生」,在彼此之間的「教」與「學」當中,當彼此在修行的路 上更進一層時,那諸佛菩薩的任務也就圓滿了!

所以觀世音菩薩示現度化眾生的情形也是如此的,簡單 說,觀世音菩薩所應化世間,所示現何身時,一定就是「應眾 生的機緣」、「應眾生的根契」(應以佛身得度者),那麼觀世音 菩薩就示現一個,眾生最能接受的「模樣」(即現佛身),眾生 最能接受的「方式」(而為說法)去教化他!

另外當眾生只要能心念專一、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本來 就是千百億化身,皆可隨眾生業感所現,所以你是基督教徒 的,一心稱名,而看到的可能是聖母瑪麗亞;你是道教徒的, 一心稱名,而看到可能是媽祖,你是佛教徒的,自然是看到了 觀世音菩薩,這就是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 法」最大殊勝功德!

這是「普門十要」的第十偈,談的問題是觀世音菩薩最著 名「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神通妙用

偈云 「觀音示現娑婆界,身教度眾妄習歇,提昇重於起信緣,只因 修行為本業」!

慧深學淺,將個人修學「觀音法門」的經驗,與有心修學者分享,這只是「普門十要」的部份,未來慧深還會陸續將《普門品》結集出書,乃至一系列「觀音法門」的修法,亦將付梓成冊,希望有緣者不吝給予指教,最後,希望大家一同修學「觀音法門」,回歸「觀音淨土」。

閱讀更多有關“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

第十要應以何身意2020-10-09T21:58:21+08:00
30 06, 2019

第九要觀音一佛力

2024-04-18T08:28:16+08:00

觀音聖號福無邊,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一門深入寂光見。

《普門十要》的第九要,我們要談的問題是,稱念觀世音 菩薩聖號之功德,到底有多大呢呢?偈云「觀音聖號福無邊,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一門深入寂光見」。

釋迦牟尼佛為了突顯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之功德,以眾生 慣用的「相對法」再來作比喻,經云「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 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 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在此,佛陀說如果有人受持像恆河沙如此眾多的諸佛菩薩的聖號,乃至盡形壽,終其一生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 的四事供養,無盡意菩薩您認為如何?這些善男信女的供養, 功德大嗎,功德多嗎?無盡意菩薩回答:「這是很大很多的功 德的,世尊!」接著佛陀再說:「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他一念 精專地稱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其實這兩 者,所得到的功德是沒有差別,並且一樣的,於多生累劫都是 無可限量的!

佛陀舉這兩段的經文,以一個念眾多佛號,又終身禮拜供 養者,來相對一個只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只有一時乃至短暫 時間禮佛者來比較,說明兩者功德的無二無別。

這其中有三層涵義:

在華嚴及天台等圓教,即有所謂「一即多多即一」的立論,而釋迦牟尼佛以持念觀世音菩薩一佛名,即等同持念恆河沙眾多佛號之功德,由此來顯發觀音聖號的功德莊嚴。其實只要是得證無生,八地以上阿毘跋致之諸佛如來,也同樣具足如此之功德,如同我們常言的「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意思一樣,所以偈語第一句說「觀音聖號福無邊」。

唐朝刺史李渤,有天問禪師說:「聽說佛經有句『芥子納 須彌,須彌藏芥子』的話,這是不是有些矛盾呢?」禪師說一 點都不矛盾的,李渤說,怎麼會不矛盾?須彌山那麼大,要含 藏一顆粒米般的芥子,當然沒問題,但是一顆小芥子,又怎麼 可能容納,比它大上幾千萬倍的須彌山呢?

禪師微笑地對李渤說,刺史啊刺史!聽說李大人學識淵 博,有問必答,向來有「讀書破萬卷」的美名,不知這些萬卷 書都讀到哪裏去了?

李渤客套地說,有問必答是不敢當,但讀萬卷書是有的,這些書都進了我的腦袋裏了。

此時禪師說,奇怪,你那小小的一個腦袋瓜,怎麼可能容納這一萬卷書呢? 當下,李渤恍然大悟,佛教的奧理,有時並非以常理來想像及解釋,有時以理來詮事,有時以事來顯理,當然「理事圓融」才是最圓滿的。

其實『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的狀況的確是有可能的,就拿浩瀚的三藏十二部乃至大藏經來說,以現在的科枝,竟然可以將其收錄到一片小小的光碟裏,這不就是最佳的說明了嗎!

佛陀在經文中雖說只要「一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即 是功德無量,但這重點在這個「一時」,這「一時」指的是供 養者能於當下當中「體空」,因為體空,所以契入了菩薩的性 海裏,然而這個「體空」的功德,如果沒有真正的「開悟」, 沒有真正的進入空性,也不可能達到這樣子的境界及功德,所 以這段經文,最大的殊勝是在說明,如果能在當下體空的功 德,絕對是大於所有恆河沙劫一切事相的供養!這如同《阿含 經》所云:「世間最大功德,即為能於頃刻間,起無常想之功德」一樣。

講得更透徹些,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如果一個修行者,真正能夠體空,那麼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不就盡收眼底了嗎,這也是「真空妙有」的寫照。

而要體空,無非要真正的「開悟」,簡單地說,「開悟」 兩個字就是「開啟了悟道之門」!那什麼叫做「悟道」呢?「道」 本身就是所有一切宇宙之間的真理,所有一切天地之間的真 理,那麼這個「道」,也可以說,每一個眾生修行至此,開啟 他了悟空性,了悟所有一切五蘊六塵的空相,了悟所有一切境 界的門路、方法,那麼這個就是「悟道」!所以《般若心經》 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個無非真正了知五蘊 虛妄,乃至體空悟道的行者,要談救苦度眾,何其困難啊!所以偈云「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

佛陀時代,有位優婆先那比丘,長期在山洞裏修行,有 次他在入定的時侯,突然覺得有東西在他身上爬動,當下他並不為意地繼續打坐,後來出定時才發覺,自己剛才是被毒蛇咬 了一口,所以可能就要不久人世了,於是優婆先那比丘起 身,呼喚著對面打坐的舍利弗尊者,尊者應念即至,優婆先那告訴舍利弗尊者,尊者啊!我剛才習禪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到 了,趁我還沒毒發身亡前,可否請尊者慈悲,去請一些同參道友來,我想向他們道別!

舍利弗尊者一臉狐疑地說,不可能吧!優婆先那你既然被 毒蛇咬到了,為何你的臉色及表情,看不出有任何的痛苦及異 象呢?優婆先那對舍利弗尊者說,尊者啊!我是已經契入空性 的修行者,縱使被毒蛇咬到,牠也只能咬到我四大假合的色 身,怎麼可能咬到我契入空性的法身呢!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便知道,當一個體空悟道的聖者,所展現的功德力,是何等的殊勝及具足了。

佛陀慈悲,在《普門品》中揭櫫修行的妙法,即是一心稱 名觀世音菩薩聖號,然後得證菩提的法門!其實在修行的過程裏,本來就是當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法門時,就應該要一門深入時,才會有所成就的。

我常和弟子及護法信徒說明,當我們發心學佛時,一定要 深刻地瞭解,我們所學為何?是為了修福報,讓我們日子過得 更好的增上緣呢?還是真正為了了生死的解脫修道呢?

如果是前者很簡單,因為當我們有因緣,遇到每個法師,我們就隨緣地去供養,當我們到每個寺廟,我們就隨力地去投功德箱,因為這就是「修福」,然而如果我們為的是「修道」,那我們可能真的要靜下心來,看看哪個寺廟,哪個法師,哪個法門適合我們修行,這樣才會有所成就的。

翻開佛教八宗祖師的教法,不懂的人或許納悶,為何只有該宗才是最好的,例如在傳統禪堂裏,不准念佛,有所謂的「念佛一聲,潄口三天」之說,而念佛的,更是萬緣放下,「老實念佛」,其實回想近代淨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作法,他個人修持精嚴,受人景仰,自己也尊敬每個法師、每個法門,然而 李老居士卻不曾讓其他佛教界高僧大德到台中蓮社,舉辦其他 教派的大型演說,為什麼呢? 這是李老居士對於修行成就的卓越見地,與八宗祖師同樣 有著老婆心切的用心啊。因為擔心自己見地未深、學藝不精的 學子們,聽得愈多,反而無所適從啊!其實這也是一門深入的重點啊!

所以我常告訴有心修學者,如果在修行上要有所成就時,第一「法門不要廣,要精」,第二「涉獵不要博,要深」。當一顆樹被砍伐,卻能在短期內傾倒時,一定是朝著同一個方向持續不斷砍伐的結果。

所以佛陀要法華會上的大眾一心稱名的用意,無非告訴 大家,唯有「一門深入」才會修行成就的,這好比我常列舉「滴水穿石」的案例一樣,這樣柔軟的水,如何能穿越堅固鋼硬的 石頭呢?它勢必具足兩種要件,第一「時間」,第二「空間」, 時空的交會,也是所有因緣成就的不二法門,以「時間」而言, 一定要「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絕非三年五載,可能要歷經數 十或數百年的持之以恆,才能達成,這是時間的重要,而更重 要的是「空間」,在空間裏一定要「置心一處」,也就是同一 個地方,同一個點的滴水才能夠穿石啊,如果今天滴東邊,明 天滴西邊,怎麼可能穿石呢?

其實修行要有成就也是如此,同一個法門,只要我們能夠在時間上「持之以恆」,就是用「鐵杵成針」之想,「烏龜賽跑」之法去修,在空間上「置心一處」,就是用「老實念佛⌋之心,「鑽木取火」之念去行,一定會有成就的,誠所謂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最後偈云說「一門深入寂光見」。

有個老和尚帶了小沙彌去山林裏撿柴火,突然間小沙彌看 見了一隻狐狸正在追逐野白兔,於是央求老和尚設法救救白兔,老和尚心平氣和地對小沙彌說:「你放心,根據常理瞭解, 百分之八十的兔子都不會被狐狸追到的!

小沙彌用很疑惑的眼光看著老和尚,但是沒多久,狐狸真 的就放棄了白兔,小沙彌很好奇的問老和尚這是什麼原因,老 和尚說:「狐狸每天都有因緣看到野兔,所以雖然在追野兔, 但並不會全力以赴去追逐,反正這次沒追到,下次還是有因緣看到野兔,所以多數都被野兔跑掉了!

小沙彌似有所悟,也知道這是狐狸追野兔的心態問題所 致,但又想想地問老和尚:「那兔子為什麼跑得掉呢?」老和 尚語重心長的說:「這也是心態的問題,因為兔子將每一次都 當成最後一次那樣的拼命,而且是唯一的一次,因為這一次跑 不掉,生命也就沒有了!」所以多數的野兔都能夠逃離狐狸的魔掌。

其實這是一個很令人震撼的故事,如果我們每修行者都能 像兔子一樣,將每一次修行當成最後的一次甚至唯一的一次, 那樣拼命的心態來修行,我想多數的眾生可能早就開悟或成道了!可惜的是,我們多數還是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在學佛,所以 自然力道不強,功效不顯了!

這是「普門十要」的第九偈,談的問題是,稱念觀世音菩 薩聖號之功德,到底有多大?

偈語我們再看一次「觀音聖號福無邊,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一門深入寂光見」。

閱讀更多有關“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

第九要觀音一佛力2024-04-18T08:28:16+08:00
30 06, 2019

第六要火不能燒意

2019-07-11T16:08:23+08:00

文字實相差別義,火難解厄看念力,清淨心同不動地,九橫無瞋沒問題。

《普門十要》的第六要,我們要談的問題是,《普門品》 裏談到「火不能燒」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呢?偈云「文字實相差別義,火難解厄看念力,清淨心同不動地,九橫無瞋沒問題」。

對於經文的內容,首先大家要有一個認知:所有一切的經 文,都一定有它文字義的說法!也有它實相義的詮釋!在文字 義上來講,有深有淺、千差萬別,但只要合乎經義者,不致產 生太大的偏頗,只有層次的深淺!但在實相義上,幾乎是沒有 辦法用任何的語言及文字來詮釋!如《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偈語第一句說「文字實相差別義」,這是說明任何經文都有「文字義」及「實相義」的不同詮釋。

翠峰禪師聽到黃檗禪師的名字,非常高興,因黃檗禪師是個悟道的聖者,所以問道:「平常黃檗禪師是如何教導學生呢?

臨濟禪師本身也從黃檗禪師那裏得到了體證,所以對翠峰 禪師說:「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都不是真理,黃檗禪師是從來不用言語教導學生的。」

翠峰:「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教導,學生如何參學呢?

臨濟說:「教導是有的,只是不同於一般言說,有時揚眉瞬目,有時棒喝打罵,若論教授,一字也無。」

翠峰:「能否舉個例子?

臨濟:「我是舉不出例子的,因那是足跡所不能到達的境地,就如一箭射過西天。」

翠峰:「足跡不能到達,心念總可到達。」

臨濟:「如果一定要心念到達,那就有所偏差了。因為有到達的地方,也就有不到達的地方。」

翠峰:「如果完全封閉語言意念,那我們如何見道呢?」 臨濟:「當下見道!

所以站在實相的角度,幾乎是「動念即乖」、「不著痕跡」 的,如佛陀靈山會上拈花,摩訶迦葉破顏微笑;菩提達摩以「毫無功德」、「廓然無聖」回答梁皇武帝;再則六祖惠能用「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回答惠明, 又惠明再問:「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 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這些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的修行境地,真是言語道斷、不立文字的,所以筆者只能儘量用大家最能領受、最能夠瞭解,又不失本意的方式來說明!

經云「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這裏說,如果有人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心稱名,縱使他遇到火難,這些有形或無形的烈火都不能傷害他的身心,這全是仰仗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的威神力故。

這裏的「大火」,除了一般有形的大火外,當然還包括了無形的瞋火,及更深層實相上的涵義。因為諸佛菩薩所有一切的教化,必有其深淺的涵義!所有的經文,從表相的文字義上來看,可能是指遭到實際的火燒,或是內心所起,或是外在引 發的瞋恨之火,而當眾生不管受到的外難或內難時,只要你在 當下能從一心稱名達到一心不亂的境地,觀世音菩薩都會伸出救度之手幫助他們!所以說「火難解厄看念力」,當我們碰到無論有形或無形的「火難」時,想要消災解厄,最重要的是看我們「一心稱名」乃至「一心不亂」的專注力到哪裡而定的。

但從更深層的實相義來說時,這也是在告知眾生,如果能 夠在那受難的當下當中,他們可以生起無比的清淨心,或在當 下契入空性,在那當下當中,自然而然,他的心與觀世音菩薩 的悲願,達到一個無二無別的境界,這時,就不像文字義的經 文所說,是由觀世音菩薩來拯救他,他自己在那當下就是觀世 音菩薩,而來淨化這一切火難,因為沒有主從之分,所以眾生 也就沒有救度或是被救度之別了!

所以偈語說「清淨心同不動地」,當我們能在受難的當下,清淨心乃至專注念,與觀世音菩薩達到無二無別的程度時,其實在那剎那當下,我們已經等同八地不動地之諸佛菩薩能量了。

當然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在實際的火難裏,眾生如果能夠 一心稱名,真的大火就燒不到他嗎?

其實,無上甚深的微妙法,本來就不是一般的眾生所能理解的,但是只要有人真正在那當下當中,他能一心不亂,他能 契入空性,就算是大火在燒,現實社會中不是也有人在火災裏出來而安然無恙的嗎?這當然是算表相的;另外就算是他被火 燒了,但是他的心卻在火燒的當下當中去解脫,那他也算是「火 不能燒」,因為這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以「威神力故」,在當下 當中去救度這個眾生,但是有幾個人能瞭解這層道理呢!最後說「九橫無瞋沒問題」,只要我們「一心稱名」的功夫,能夠達到「一心不亂」乃至「清淨心同不動地」的境界時,縱使遇到了《藥師經》所說的「九種橫難」,一樣有辦法化險為夷,離苦得樂的。

更深層地說,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貴人相助、好運連連, 乃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種種奇蹟,無非都是諸佛菩薩慈悲 喜捨的示現,哪是單靠人間有形的努力,即可化解與達成的!

所以《藥師經》佛陀對阿難說:「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 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 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

第一:如果你碰到的是有形的大火,你能於當下一心稱名達到一心不亂,福慧具足時,有可能在大火裏感得觀世音菩薩的相應,以甘露法水救度而安然無恙。

第二:就算他被火燒死了,他的心卻在火燒的當下沒有瞋恨、沒有抱怨,其實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故」,所以也算是菩薩的救度。

第三:眾生在受難的當下,若能生起無比的清淨空慧之心,在那當下自己與觀世音菩薩的悲願無二無別,此時自己的能量就等同觀世音菩薩,本身即具足功德而可以來淨化這一切火難了。

第四:眾生平時常行禪定,習以契入金剛三昧正定,若遇 緊急厄難時,一念精進,證入金剛三昧,縱使是有 形的水火,一樣可以毫髮未傷的。

佛陀曾說過,以前在拘留孫佛時代,他的座下有兩大弟子,一個是等壽比丘及另一個是大智比丘,有一次兩位弟子,在郊外洞窟中入了甚深的金剛三昧正定時,因為入定時間太久,附近牧牛及撿柴的樵夫發現他們一動也不動,以為他們已經坐化往生了,於是便撿了柴火及乾草,堆在兩個比丘身上,點火將他們火化了。

不久柴火燒完,兩位比丘竟然毫髮未傷的起身,完全不知剛才發生的事情,第二天早上照常去村裏托缽,那些村民看了 都嚇一跳,以為是見鬼了,後來確定他們是真的活著,直呼「不 可思議」,於是等壽比丘及大智比丘,就被人們尊稱為「還活」 比丘!可見只要有辦法入金剛三昧正定者,是一般的水火都不能傷的!

第五:如果遇到外境無形的瞋火時,眾生當下若能一心稱 名,藉由菩薩的威神力加持,自己當下即是清涼地 菩薩,自然「火不能燒」,這是指無形瞋火的!

試想,如果別人罵你或障礙你時,你能於當下「清淨念佛」,那念佛的心一定很平靜,既然平靜,你就不可能邊唸佛邊罵人,如此這外境之火又怎麼能影響你呢?反之,如果你能 邊念佛邊罵人,那心自然不「清淨」,不清淨的心,觀世音菩薩又如何與你相應,而來救度你呢?

這《普門十要》的第六要,主要談的問題是《普門品》 中講到「火不能燒」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呢?

偈云「文字實相差別義,火難解厄看念力,清淨心同不動地,九橫無瞋沒問題」。

閱讀更多有關“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

第六要火不能燒意2019-07-11T16:08:23+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