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識

4 06, 2019

請問師父,有關《般若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義?

2019-06-04T23:19:38+08:00

由於一般人,能夠看到的只有色相的部份;但是一個修行者,一旦證得空性,當他進入空性的過程,並不是一切的色及形相都沒有了,這些一樣是存在的,所以說「空即是色」。尤其當他進入空性以後,他了知所有的一切,以及了知「色」與「空」本身是無二無別的,所以他不會因為「色相」而心存執著,產生罣礙,所以才會說「色即是空」。

另外「色即是空」與「空即是色」,絕對都必須要依實證而有如此的領悟及境界,只是你必須要先去實證到了「色即是空」的境地,才能更進一步去瞭解「空即是色」的道理,這是有次第的!所以這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內涵,可從「凡聖之分」、「次第之別」、「修證真諦」三方面來體會:再則「色即是空」也可說是「全相即真」的同義,而「空即是色」,也算是「真空生妙有」的奧理。

請問師父,有關《般若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義?2019-06-04T23:19:38+08:00
4 06, 2019

請問師父,有關佛門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兩句話有何不同?

2019-06-04T23:19:16+08:00

這兩句話是依著不同的狀況及境界去說的。所謂「無緣大慈」,是指諸佛菩薩面對所有的眾生時,祂對所有的眾生,已經沒有任何的分別,祂不會去分別這個眾生與我有緣或無緣乃至親疏遠近,在面對這些芸芸眾生時,縱使是碰到無緣的眾生,諸佛菩薩還是一樣展現祂的慈心來度化眾生,盡量滿眾生所願,給予他們的所需(慈及自度)這是「無緣大慈」的境界。

而「同體大悲」是指諸佛菩薩了知到祂與眾生本自一體的真理,所以當諸佛在度化眾生時,祂感同身受到眾生的一切苦難,所以以祂悲憫眾生之心與眾生欲求救贖的心,在當下產生一份感應道交而去救度他們(悲及度眾),這是「同體大悲」的狀況。

請問師父,有關佛門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兩句話有何不同?2019-06-04T23:19:16+08:00
4 06, 2019

請問師父,有關永明延壽大師在《宗鏡錄》中說到:「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這即是「神通」之意,該如何解釋呢?

2019-06-04T23:18:58+08:00

所謂的「神」,指任何的一個神識(或靈識),他透過修行的過程,可以達到神識凝聚的能力,及能夠了知空性的境界,在這狀況下,他的「神識」也慢慢進入了他原本的智慧源中(如來自性)。也因為如此,他慢慢地也能了知到宇宙間一切現象的變化,所以他的「神」識就到達了「通」(通暢、通徹),或說接上了能通達宇宙萬有之間一切訊息的能力,所以叫「神通」!

請問師父,有關永明延壽大師在《宗鏡錄》中說到:「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這即是「神通」之意,該如何解釋呢?2019-06-04T23:18:58+08:00
4 06, 2019

請問師父,有關《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是什麼?

2019-06-04T23:18:38+08:00

最簡單的詮釋,所謂「妙法」,就是宇宙間最高深、最絕妙的正法,那麼「蓮華」本身即是蓮花之意!「妙法為因,蓮花為果」,即依止在妙法,而修證佛果的這部經,即是《妙法蓮華經》最簡單的解釋。

而《普門品》只是佛陀講到這一品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角,宣說菩薩在娑婆世界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一切德行。所謂的《普門品》,即是「普遍在一切法門的這一品」,即是在修行領域裏,不管任何的修行者,他都離不開慈悲喜捨,都離不開這自利利他的法門,所以叫做《普門品》」。

還有另一個說法,即《普門品》是因為菩薩的救度,普遍地開啟了所有一切救度眾生的門路(方法),這也算是《普門品》」!

請問師父,有關《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是什麼?2019-06-04T23:18:38+08:00
4 06, 2019

請問師父,《普門品》的重點是什麼?

2019-06-04T23:17:50+08:00

我們所知的觀世音菩薩久遠劫早已成就佛道,名為正法明如來,其法身常處在常寂光淨土,但因一念悲憫娑婆世界所有受苦眾生,故又倒駕慈航應化在這個娑婆世間裏,也藉由釋迦牟尼佛的講經,而宣說了這部《普門品》!

其實《普門品》的重點,只是釋迦牟尼佛在告知法華會上所有聖弟子們,早在釋迦佛未成道以前,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的因緣,以及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所有聞聲救苦的事蹟與悲願,也藉助《普門品》的流傳,讓所有娑婆眾生,能夠明白有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與他們同在!

請問師父,《普門品》的重點是什麼?2019-06-04T23:17:50+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