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識

4 06, 2019

《金剛經》中常提到一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什麼意思呢?

2019-06-04T23:17:34+08:00

自古以來,所有的經典,就是以《金剛經》為先賢大德們注解最多的一部經,因為它本身講述的是空相的問題,所以每個人各自在領悟的境界,各自去發揮他們所得到的心得。

這四句話最簡單的詮釋,所謂的「我相」就是,去除掉對自身的一切執著。而「人相」,即是對於自身以外的眾生,去除一切的執著。「眾生相」就是在度眾的過程裏,甚至連眾生之相(如三輪體空)都要去除。而「壽者相」是指,所做的一切,包括時間及空間,都要去去除。

《金剛經》中常提到一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什麼意思呢?2019-06-04T23:17:34+08:00
4 06, 2019

請問師父,「明心現性」是什麼意思?

2019-06-04T23:16:42+08:00

是心可為眾生,是心也可為佛!當是心平等光明時,是心因透過種種修證,呈現光明的時候,那麼自然而然就會現出它原來的湛然本性!當然這要真論,範圍是很廣、很長的!至於兩者的差異,明心與見性是不一樣的,它是有次第的,一定要先明心,才可能見性!明心是屬於修證部份,而見性是屬於果德部份!

請問師父,「明心現性」是什麼意思?2019-06-04T23:16:42+08:00
4 06, 2019

請問師父,《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有關過去及未來之心不可得,這很好理解,但修行不是要把握當下嗎,為何還說「現在心不可得」呢?

2019-06-04T23:16:02+08:00

整部《金剛經》所講所立的宗旨,無非是「空性」!既然入了空性,自然在三界當中,它就是一個「空」的現象!所謂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指的都是我們的意識狀態,都是相上的,而不是本體的。若要論到本體,本來我們進入了空性,就是三心了不可得的!所以我們就不需再用意識去分別,為何「過去心及未來心是不可得」,但「現在心為何也不可得」的問題了!

請問師父,《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有關過去及未來之心不可得,這很好理解,但修行不是要把握當下嗎,為何還說「現在心不可得」呢?2019-06-04T23:16:02+08:00
4 06, 2019

《普門品》中曾說到觀世音菩薩對於無盡意菩薩,解「頸眾寶珠瓔珞」的供養「不肯受之」,等到釋迦佛的勸請後,才接受了這份供養,這是何等深義?

2020-07-11T10:46:21+08:00

修行層次愈高的修行人,愈重諸佛禮數、愈懂主從分寸。在兩千六百年前佛陀的講經會上,釋迦牟尼佛是主事者,觀世音菩薩及無盡意菩薩等大菩薩都只是副主事者,當無盡意菩薩想供養觀音菩薩時,身為副主事的觀音菩薩竟然客氣的「不肯受之」。

第一:因為觀音菩薩不是主事者,所以不好意思在此喧賓奪主。第二:因為觀音菩薩認為主事者釋迦佛,並沒有開口要他接受供養,在禮數上祂不肯受之,所以等後來釋迦佛要祂接受時,觀音菩薩才接受這份善緣。第三:因為在觀音菩薩的內心,認為縱使是供養,還是要以在場主事的釋迦佛為主,否則主從不分,就是失禮,故不肯受之!

所以經文後當釋迦佛要觀音菩薩愍諸四眾天龍而接受供養,觀音菩薩又馬上借花獻佛地供養了釋迦佛及多寶佛,也為後代的我們,示範了一堂主從分明的禮數之教。

《普門品》中曾說到觀世音菩薩對於無盡意菩薩,解「頸眾寶珠瓔珞」的供養「不肯受之」,等到釋迦佛的勸請後,才接受了這份供養,這是何等深義?2020-07-11T10:46:21+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