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分別 皆隨定力

若說到「入定」你會想到什麼?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老僧入定」,但要怎樣才可以做到入定的效果?你可能會想說一定要眼睛閉上打坐,但其實不是一定要這麼做,因為「入定」,就是指做任何事當下的專注力,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夠專注,而不論專注的當下我們做的事是什麼,都算是入定。

入定的最高境界,或說一般佛教所說的入定,是指「入正定」、「入三昧」或說「入三摩地」。這個境界無法用言語形容,只能方便說當入正定時,沒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差分別,且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現成,自然現前,其殊勝美妙之處不是任何言語可以形容的,現在就讓師父來帶領大家一同進入「入定」的世界吧!

入定是什麼?定義說明感覺自在

談到「入定」,一般人就會想到「老僧入定」可能是修行人在蒲團上打坐,幾小時或幾天不動的狀況,叫作「入定」。其實「入定」不一定只是在禪修當中求得所謂的「入定」是指一種狀態也就是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當下,能夠契入到自己所做事情的那個「專注力」,那就叫做「定」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當下的「專注力」,就叫作「入定」

入定定義說明|匈牙利心理學者

基本上,只要一個人做事做到非常專注的狀態就是入定」。就如同匈牙利的心理學者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心流(Flow)」狀態當我們能進入這種狀態時,代表我們正全神貫注地浸於所做的事情之中並進入全然渾然忘我的境界,而這種狀態自古以來時有所聞,甚至可能我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體驗。

入定定義說明|佛陀時代

佛陀時代,首陀羅族的優婆離因專注地為佛陀剃髮,竟然可以從剃髮這樣看似稀鬆平常的事,而從初禪入到四禪;又說佛世時記憶最差的周利槃陀伽,經由釋尊的調教後,單憑掃地「拂塵除垢」的動作,就可以悟道而神通自在又如每位法師若在法會過程裏,能夠很專注地隨文入觀,很專注地入到自己唸經或唱誦的那個最專注的狀態時,那也是一個「定境」。

大家要知道,「入定」只是初步踏進空性的一個領域及階段只是在那個剎那當中,所形成的一個狀態然而境本來就是包羅萬象,在相上它雖是包羅萬象,而當到那個境界時,那麼它又無二無別了當然「入定」還是有正邪高低深淺之分若依佛法「入定」的角度來看,當然是指入「正定」而言,而像賭博等不正業,乃至邪魔妖怪等之定境,當然就算是入「邪定」了!

入定的方法有哪些?可到達什麼境界?

因為入定就是做任何事當下的專注力,若想要入定不一定要透過打坐念佛的方式才能入定。無論我們做的事是什麼,例如讀書、烹飪、工作等時候,只要我們可以很專注,就算是入定。

而我們若想要達到專注的狀態,也可以透過放鬆、調節呼吸、念佛或禪坐等方式達成。故若我們想要達到專注入定的狀態,最好可以選擇在我們的精神及身體狀況較好的時候進行。這樣一來,也比較容易進入「入定」的狀態。

入定的境界說明

以佛教的立場所談的「入定」,多數是指「入正定」就是入三昧、三摩地的意思但「入定」與「三昧」是屬兩種層次的差別所謂的「入定」是指初步契入空性的狀態,而當我們繼續修行後,就有可能可以「入三昧」而「三昧」是指「入正定」的意思,因此「入定」並不代表入「三昧」,但是「三昧」,絕對代表「入定」。

好比《普門品》所講的「一心稱名」,「一心稱名」與《阿彌陀經》裏講的「一心不亂」,也是與上面所說的境界一樣,這是次第差別上的不同。「一心稱名」好比「入定」,但「一心稱名」並不一定能到達「一心不亂」(入三昧)的境地然而「一心不亂」一定要有「一心稱名」的功夫。若我們能夠從「一心稱名」稱到「一心不亂」,那才有可能完全地契入到諸佛菩薩的性海中。

入定的境界舉例

每個人依能入定的深淺高低不同,所能看到的境界也隨之而異如同若我們能進入美國的FBI電腦,你可能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資料但縱使是進入FBI的電腦,還是有權限高低,看到資料多寡的問題其實「入定」有點類似這樣的情形,我們的定境愈深,看到的因果及問題面也就愈廣泛愈究竟。

入定也有點像是「調頻」,例如我們想收聽廣播時,知道在臺北要把收聽頻率調整正確才能收聽得到。故能入三昧正定的大修行人,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要用什麼頻道進入空性之中,這就是調頻。而他入定的主控權是在自己手上的,當他需要入定時,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而要入到多深的定境,也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雖然有些人具有神通(嚴格說應該叫「通力」,或是多數為報通或依通),這些有通力的人,可能是哪尊諸佛如來或其他的佛聖仙神來指引他的,而非他自己禪定因修行而證得的真正「神通」,故只要神佛觀此人的因緣深淺或念頭善惡,有可能讓此人,不再具有通力,這與真正證得神通的人,差別在有無「主控權」

意思說聖者的主控權在自己身上,而其他報通或依通者,則需藉由諸佛聖仙神的降臨,或使用相關之符咒,才有其通力,也就是開關主權不在自己,像陰陽眼的人,沒辦法控制自己不看到鬼魂的情形一樣,而真正神通者,則是開關主權在自己正如永明延壽大師《宗鏡錄》所云:「種種分別,皆隨定力」。只要靠自己定力的深淺,幾乎十方三世大千世界,任我們遨遊的!

入定的境界深淺

入定重在「專注力」的深淺,在世間法上,就是處處展現「穩」的態度但反應在佛法裏則是「禪定」的功夫,當然一般人對於禪坐、禪修、禪定,這三者的關係不易區分簡單說「禪坐」是一個人一種行為的相而「禪修」是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付諸行動的一種行為!至於「禪定」則是一個人付諸修行、過程、行動的一個結果

再次重申,「入定」絕非只有修行人才能達到的境界因為那是屬於「禪定」的範圍,而只要我們做任何事情能夠契入當下的「專注力」,就叫作「入定」若從人體機能或生物學的說法,就如同激發我們「腎上腺素」一樣當因緣成熟具足時,所展現的能量及潛力,就不是我們可以言喻的若能進一步入三昧正定時,所感受到的定境絕對比一般人來得更加深入。

任何人都可以入定嗎?有何條件限制?

任何人都可以入定,沒有條件限制入定境界是可以訓練,如同我們剛學騎腳踏車的情形一樣,一開始可能還需要別人攙扶,等習慣上手後,可能隨時單腳,就可以騎上了腳踏車了這樣「熟能生巧」的功夫,不也是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嗎

但若我們對定境感到好奇與執著,或為了追求感應與神通而學習入定那我們就有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走火入魔,或與不善的眾生相應而惹禍上身。故學佛者能不能入定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正知正見,足以對治入定之後隨之而來包羅萬象的定境

因此若我們不具備足夠的正知正見,反而會在入定的當下對定境產生貪著,或對妄念心生貪戀那反而讓自己因此偏離正道、背離佛法,也讓無形眾生多了一個乘虛而入的機會,這是很可惜的事。故對一般人來說,能不能入定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具足了多少正知正見?想了解更多有關於佛法的知識?現在,就立即撥打聯絡專線:02-8787-9675,歡迎有緣人一起來「薰修正法」吧!

即將開始的活動

2024供養釋迦牟尼佛獻供大悲懺法會

5 月 4 日(週六) @ 上午 10:00 - 下午 12:00

2024年5月眾姓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5 月 5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

2024年5月善根增長、消災解厄大悲懺法會

5 月 18 日(週六) @ 下午 12:00 - 下午 2:30

2024年6月眾姓慈悲藥師寶懺法會

6 月 2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