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結法緣 廣植福田

為何要建寺?「建寺」對於佛教徒而言,是植福護持的好機會,但對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來說,可能就不易生起如此的信心,尤其一般人會問:「台灣已經那麼多寺廟,為何我們還要再蓋寺廟呢?」這是因為每間寺廟的成立,一定都有它殊勝因緣的背景,而就本寺建寺的目的,有下列三點說明:

一、建寺目的是讓眾生能種福田

發心建寺功德,能讓眾生耕植福田,並於來生獲大福報,如佛世時之須達長者,為了要恭迎釋迦牟尼佛至舍衛城說法,竟不惜變賣家產,以黃金舖滿祇陀太子的花園,當他購得祇陀太子的花園後,才得以建置「祇園精舍」,而當須達長者與舍利弗尊者,以繩丈量「祇樹給孤獨園」之同時,須達長者於未來得生天宮的景象已儼然而生。

又佛世時,曾有一位名為「德勝」的小孩,因供養手中之土於世尊,並發願將來為王,佛陀便令阿難將土塗於寺廟,以作建寺之用,這個名為德勝的小孩,在佛涅槃百年後,真的在印度稱王,他就是造了八萬四千塔,為宣揚佛法不遺餘力的「阿育王」。

這些都是經典中再一次證明,發心建寺功德能讓眾生獲大果報的經證!

二、建寺宗旨是令三寶可以久住

當須達長者要邀請釋迦牟尼佛至舍衛城講經說法時,為何釋迦牟尼佛竟然要須達長者大費周章地購地建寺後,才願意前往舍衛城說法呢?

這是因為出家人以寺廟為家,寺廟是給出家僧眾安身立命之所,而佛陀除了對信眾講說佛法外,祂同時也身繫法脈相傳及教育僧眾的責任,因此佛陀在弘法之時,更要肩負僧眾的教育及學習,若無精舍,佛陀及其弟子如何安身立命?佛陀如何心無旁鶩地傳揚佛法呢?且一旦寺廟有了僧眾的常住,自然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應運而生,所有一切正統的寺廟,都是佛、法、僧三寶傳承的場所。

三、建寺殊勝是使正法能夠常轉

一座莊嚴殿堂的落成,其目的無非是「宣說正法」、「傳揚古禮」、「度化蒼生」,若無殿堂,如何能體現諸佛如來之無上大法呢?因此寺廟的啟建,正是為了宣說佛法,令其正法久住而殊勝的,又不同的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當然有祂要度化的一切陽界或冥界的眾生,而要傳承正法的道場,絕對是諸佛菩薩蒞臨,龍天護法護持,絕對是能度化人天,甚至能度化冥界受苦眾生,也是有所想要提昇成就的眾生,可以依止的一個道場,也因為這種種因緣的聚合,建立了這樣的一個正法道場。

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將成為娑婆世界百千年來,讓「真心想修行者」及「真心想化解者」一個得以消災了業的平台,一個可以依止的正法道場,因此建立一個能讓佛法宣揚的殿堂,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當我們能依止這樣的正法修行,而成就我們最高的修行境地,這才是建寺功德的終極目標及願景。

而建寺能給人們帶來什麼正面影響呢?一座寺廟,不只是有錢就能成立,從深層的意義上來看,一座寺廟的成立,是因眾生當下的發心供養所種植的福田,而集結了這所有的功德,才圓滿了寺院的成立,而成立一座宣說正法的寺廟,是能凝聚諸佛菩薩、諸天諸仙應化世間,並度化眾生的根據地,一座莊嚴殊勝的殿堂,若能攝受護法善信,讓大家因此生起對佛法的恭敬心,甚至生起想學習佛法的心,真是功德無量了,這也是一間寺院為何成立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謂「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及禮佛尚且有如此大的功德,更何況是護持諸佛而啟建寺廟的建寺功德,那更是功不唐捐、福不唐捐了。

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是由毘盧觀音佛祖主事而法脈東傳所啟建的觀音道場,在建寺的過程,只要在普濟禪寺所做的一切功德,或多或少都含藏著建寺功德的成份,但如果是單純無所求,甚至是三輪體空無相布施的建寺功德,那就是真正的「功德無量」了!

你看《阿育王傳》所述,當適值佛世時尚是婆羅門族名為德勝的小孩,因為施土供佛因緣,百年後成為統領全印度的轉輪聖王,如此現世供佛,將來富貴及身的果報,正等同大家目前所做的建寺功德一樣無二無別。經云:

爾時世尊與阿難在巷中。行見二小兒。一名德勝是上族姓子。二名無勝是次族姓子。弄土而戲以土為城。……德勝於是掬倉中土名為麨者奉上世尊。無勝在傍合掌隨喜。……爾時德勝童子。施土已訖而發願言。使我將來蓋於天地。……佛言我若涅槃百年之後。此小兒者當作轉輪聖王四分之一。於花氏城作政法王號阿恕伽。分我舍利而作八萬四千寶塔饒益眾生。

由於普濟禪寺正值建寺之初,所有的建寺功德各有其殊勝及意義。

如若我們做「首尊菩薩」功德,即讓我們與大佛廣結甚深法緣;「萬尊菩薩」功德,則讓我們與毘盧觀音佛祖結下生生世世之法緣,並獲毘盧觀音佛祖之護佑;而做「宮燈」功德,則可以增加我們的行運光明亮度;做「石鼓」功德,則能提昇我們的格數位階地位;做「石獅」功德,能讓我們「辯才無礙」、「業績順暢」;而做「廟門」功德,則能讓我們「廣結人緣」、「處處貴人」;做「龍柱」功德則能讓可以讓發心供養者,在「事業」與「行運」上具足「頂天立地」及「長治久安」的作用,其他當然還有所有諸佛金身功德及「一百零八尊護法菩薩」、「五百羅漢」等大功德,這些建寺功德,一定是有緣的我們,可以廣植福田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