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幻化法華前,無盡施寶三業獻,主從喧賓不受緣,普門觀音禮數宣。

在《普門十要》的第二要當中,我想就《普門品》經文中, 談到無盡意要供養觀世音菩薩「眾寶珠瓔珞」,然而以慈悲為 懷的觀世音菩薩,竟然「不肯受之」的這段經文來作說明

經云: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 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 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 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 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 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 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在此,我們先來看第二要的四句偈:「如來幻化法華前,無盡施寶三業獻,主從喧賓不受緣,普門觀音禮數宣」這一要的重點,是說明觀音「不肯受之」的道理及「諸佛禮數」的重視。

當我們要詳細說明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之前,首先對於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會上講經的狀況,應該有個正確的認知,以 便在後續詮釋經文的時侯,達到契理契機的大用。首先大家要 瞭解,佛陀在印度王舍城耆闍崛山講經的法華會上,與會大眾 數量,依經文所說粗估約有二十萬人之多,然其中除舍利弗尊 者、目犍連尊者、阿闍世王等胞胎有形人類的部份,只有兩萬多人,其餘約十八萬眾,都是無形的天眾及他方國土的諸佛菩薩。

一、人道部份,計兩萬一千人(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等大比丘眾計一萬二千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及有學無學等約八千人;阿闍世王等王公大臣約計一千人)

二、天道部份,計九萬六千眷屬(釋提桓因等眷屬約二萬人; 四大天王等眷屬一萬人;大自在天子等眷屬三萬人:大梵天王等眷屬一萬二千人;八龍王等約計八千眷屬;四緊那羅王等約計四千眷屬;四乾闥婆王等約計四千眷屬;四阿修羅王等約計四千眷屬;四迦樓羅王等約計四千眷屬俱)

三、菩薩部份,計八萬菩薩摩訶薩。

尤其這些他方國土的大菩薩,如《法華經》所說:「菩薩 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就是祂們 都是已證八地以上,獲得無生之法身大士的化身,如文殊師利 菩薩、觀世音菩薩,乃至無盡意菩薩等。更明確地說,這些法 華會上聽法的聽眾,多數不是人,而是無形的天人及證得無生 的化人!

那什麼是化人呢?這如同《藥師經》裏談到的「曼殊師 利」,曼殊師利就是佛陀講說《藥師經》時,由文殊師利菩薩 的法身幻化成的一個化身,即是「曼殊師利」,所以曼殊師利 是文殊師利菩薩的一個化身來到講經會上的,他就是一個化 人!如同本經所談到的觀世音菩薩及無盡意菩薩等等,包括與會的諸大菩薩,祂們一樣都是化人。亦如同前面所云,觀音菩薩示現的魚籃觀音一樣。

一、於佛像金身真靈正駕之無形示現

二、於盡虛空遍法界之隨形示現

三、與人共生(類似乩身,但不一樣)

四、胞胎示現(如釋迦牟尼佛)

五、化人示現(如觀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說法)

因為這些諸佛如來及諸大菩薩,幾乎都是幻化而來與會 的,所以偈語第一句才說「如來幻化法華前」!這個「如來」 是指觀世音菩薩乃至與會的八萬諸大菩薩,因為祂們都是久證 無生八地以上的諸佛如來,故以幻化之身蒞臨法華會上聽法 的,接著的「無盡施寶三業獻」,指的是無盡意菩薩,聽聞了 佛陀讚嘆觀世音菩薩的種種殊勝功德後,代眾生供養「眾寶珠 瓔珞」,而觀世音菩薩卻「不肯受之」,因為無盡意菩薩是以「身 口意」三業的供養,故說「無盡施寶三業獻」,那這到底是什 麼意思呢?

當我們瞭解了這些諸大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 薩等都是「化人」的這層道理,同時就可以理解到,後面經文 談到,為何無盡意菩薩解頸眾寶珠瓔珞供養觀世音菩薩時,經 文卻說「仁者受此法施」?而不是財施? 因為無盡意菩薩是東方不眴國普賢如來之補處菩薩,祂是 以化人身份來到釋迦文佛的講經會上,此供養「眾寶珠瓔珞」 之舉,感覺上雖是「財施」,但其實是指無盡意菩薩,將自己 多生累劫成就菩提淨土之福德資糧,以最上之身口意代眾生供 養觀世音菩薩,從這個角度看,當然這就不算世間的財施,而 是法施的層面了!

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云:「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 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 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

這裏「龍女獻珠,剎那成佛」的故事,等同無盡意菩薩解 珠供養觀世音菩薩的意義,因為龍女及無盡意菩薩,祂們都早 證菩提,更重要的是,祂們都是化人,所以此「獻珠」之舉, 絕非一般世間眼光所見的「財施」行為,而是這些當機眾多生 累劫所修清淨身語意的三業供養,當然就算是「法施」,而非 凡情所謂的「財施」了!

唐朝的裴休宰相有一個考上狀元的兒子,雖然已經做到翰林學士的職位,但是深闇佛門奧理的裴休宰相,還是希望兒子能夠到僧團裏去體驗一下僧人的修行,感受一些佛法的薰陶,於是被父親派到寺院發心的兒子,每天在寺院裏為僧人們挑水、砍柴,做種種苦役。

有天這個翰林學士真的受不了,於是隨口大發牢騷地說: 「翰林挑水汗淋腰,老僧吃了怎能消?」意思說我這個堂堂的 翰林學士,為了幫你們這群和尚挑水,汗水都淋到腰身全濕 了,你們這些和尚吃了我這翰林學士挑的水,有何福德可以消 受呢?誰知正巧住持和尚走過來聽到,就順口說出一句:「老 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意思說,你挑水砍柴,以為很辛苦, 很了不起嗎?我老僧只要靜坐一炷香的時間,當下契入空性, 與諸佛相應的功德,就可以消受萬劫的糧食了!

這個故事的重點,正說明了世間很多的道理,並非以外相來論定,如同無盡意菩薩獻珠的動作,非凡情以為的「財施」,而是三業清淨的「法施」,所以偈語才說「無盡施寶三業獻」! 接著偈語說「主從喧賓不受緣,普門觀音禮數宣」。

因為在講經的法華會上,只有釋迦牟尼佛是說法者,其餘 不論有形無形、四聖六凡、當機乃至請問等眾,皆是聽法者, 這個明顯的主從之分,是諸佛菩薩之間謹守的禮數,若依世俗 來說,佛陀就是主人,其餘包括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等都是客人

第一:因為由他方國土來此作客的觀世音菩薩,受到主人釋迦牟尼佛的讚譽及介紹,身為客人的祂,深知諸佛之禮,因為只有釋迦文佛才是主人,自己怎可在此喧賓奪主,故不肯受之。這點如同一個董事長在大眾集會時,公開表揚頒獎給某一個主管時,希望大家向他學習,並請他發表內心感言,這時得獎主管通常會將這個榮譽或功勞,推給公司的福利,乃至董事長的英明,不懂「禮數」,乃至「失禮」的人,才會將所有的功勞都認為自己應得的。這裏的董事長好比佛陀,而受褒獎的主管就等同觀世音菩薩,菩薩深知諸佛之禮,自己怎可大言不慚地接受,所以說「不肯受之」。又如我們受邀赴宴,除非我們個人各方面學經歷及職位,乃至社會地位,都遠勝於主人,所謂的「眾望所歸」,不然當主人邀請我們上座時,身為客人的我們,如果拿捏失當,那可就失禮了。

第二:在觀世音菩薩的內心,認為縱使要供養,還是要以娑婆教主、法會主事的釋迦牟尼佛為主,自己怎可反客為主而接受供養,故不肯受之。其實這點正印證了後來經文所言,為何觀世音菩薩接受供 養後,又將供品一分為二,再次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與會加持的 多寶如來的道理!

經云: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 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這也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希望將眾生的供養,作個最大 功德的回向,雖然與會者不乏諸佛菩薩,然而就時空的因緣點 來看,主事說法的釋迦牟尼佛及凡逢講說《法華經》必與會加 持的多寶如來,供養祂們的功德,還是最具足及最圓滿的。其 實這也類似佛教徒為何將東西送給法師時,法師們總會希望信 眾先拿去供佛的意思一樣。對供品供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 諸佛菩薩早已禪悅為法食,但是在施與受之間,本來就是 一種心意的交流,諸佛菩薩在「受」的當下,並不是真的去食 用這樣的供品,但是諸佛菩薩卻會因為眾生的這一份供養,去 加持這一份的供品,然後這些供品在供者及菩薩的加持的互動 過程裏,再由信徒來食用時,本身就多具足了一份祈福及加持 的作用! 一個真正的聖者,必是柔軟謙卑的,並非世智辯聰的戲論 可以比擬,俗話說:「包子有肉,不在摺上」,意指有內涵的人,不是看外表的。一個人是要靠「行為」受到人們的尊敬,而不是依靠著「地位」而要求人們對他愛戴。

第三:觀世音菩薩站在客人的立場,認為法華會上釋迦文佛就是唯一的主事者,主人並沒有開口要他接受這份供養,於禮數上不合,所以他不肯受之!

這點也說明了當佛陀要觀世音菩薩接受眾生供養時,觀世 音菩薩才肯接受供養的道理,經云: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 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非 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 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 奉多寶佛塔!

經佛陀這麼一說,觀世音菩薩得到主人的允諾,也歡喜圓滿了祂「施與受」的功德,不但悲愍眾生,而接受無盡意菩薩代眾生的供養,既而又將此眾生的供養,代眾生再供養主事的釋迦文佛,及隨喜讚嘆的多寶如來。從這短短的經文中,完全體現出諸佛菩薩彼此之間的禮數及謙讓,真叫現今人心不古的世人,值得好好深思及反省的所在。

所以偈云「主從喧賓不受緣,普門觀音禮數宣」。這是說 明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無盡意菩薩供養的主要因素,是因為菩 薩了知這法華會上,講經主從關係的分寸,及諸佛菩薩彼此謹 守的「禮數」,所以這段經文乃至偈語,真是教化現今道德淪 喪的我們,最好的一段文意!

這是「普門十要」的第二要,以說明觀世音菩薩之所以「不 肯受之」的道理以及「諸佛禮數」的拿揑及重視。

偈云: 如來幻化法華前,無盡施寶三業獻,主從喧賓不受緣,普門觀音禮數宣!

閱讀更多有關“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