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接引重相應,不叩不響無善因,成與不成皆深信,佛度有緣化群靈。

《普門十要》的第五要,我們要談的是,諸佛與眾生彼 此,最重要的「相應」問題。偈云「諸佛接引重相應,不叩 不響無善因,成與不成皆深信,佛度有緣化群靈」。 經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 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裏經文說到「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用的是 「觀」,而不是用「聽」,這個「觀」字與上面經文用「聞」字 不用「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簡單地說,「觀」字涵蓋了「智慧與成就功德」的兩種殊勝!

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雖有「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的美名,但佛陀在世時,阿難尊者並未實際修持到證果的境地,所以有一次碰到婆羅門女(就是摩登伽女),她因為太愛慕了阿難尊者,所以要她的母親用了很多的咒術,讓這個阿難喜歡上自己的女兒,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宣說《楞嚴經》的緣起。

就在阿難戒體將破之際,正在接受應供的釋迦牟尼佛,剎 那間請文殊師利菩薩,將持楞嚴神咒去解救阿難,並化解摩登 伽女咒術之難,當然阿難藉由文殊師利菩薩的拯救後,痛哭流 涕地回到精舍,向佛陀懺悔自己修行未盡全功的結果。 有趣的是,執迷不悟的摩登伽女,竟然還棄而不捨地跟著 阿難尊者回到精舍。如果用我們現在人的立場,你的兒子被一 個妖女用了咒術困惑了心智,當你把兒子帶回家後,這妖女還 跑到你家找兒子,想必身為父母的我們,一定是氣急敗壞地把 這個妖女趕出門。然而釋迦牟尼佛畢竟是悟道的聖者,祂具足 「智慧」及「成就」的功德,祂用「觀」的智慧,來度化這個 摩登伽女。 所以當摩登伽女在精舍外,急著求見釋迦牟尼佛時,佛陀 慈悲地接見了摩登伽女,佛陀若無其事地問摩登伽女,你找我 有什麼事呢?摩登伽女大言不慚直接地說:「佛陀祢慈悲啊! 祢有那麼多的弟子,但我就特別心儀阿難,能不能請佛陀慈悲 放了阿難,我一定要跟阿難成親」。 這時佛陀柔和地對摩登伽女說:「摩登伽女啊!妳也知道 阿難是我僧團裡面最優秀的弟子之一,妳說對嗎?摩登伽女馬 上說,是的!是的!是的!佛陀接著說,阿難的長相也是莊嚴 無比的是嗎?是的!是的!是的!既然是這樣,妳覺得能夠跟 阿難匹配作他的妻子的,是不是也應該像阿難這樣程度的才有 資格與他匹配呢?」摩登伽女一想,是的!那我應該怎麼做呢?

佛陀說,不如妳先去摩訶婆闍波提那個女眾僧團修行,等 修到了阿難的程度,你們就可以在一起了,於是摩登伽女很高 興地去修行,修啊修!修啊修!沒想到修行了一個禮拜之後的 摩登伽女,竟然開悟了!開悟後的摩登伽女始知前非地來到釋迦牟尼佛面前,跪在佛陀面前痛哭流涕地懺悔,佛陀啊!我終 於知道了世間的虛妄,情愛的不實,所以從今以後我會努力精 進的修行的! 各位!佛陀真的是位偉大的教育家,如果放眼我們現代的 父母,怎麼容許這種事情的發生呢?因為佛陀具足了「智慧」跟「成就」的功德,就是所謂的「觀」的功德力,所以祂能夠了知何類眾生,需要何類法門引渡。

當禪師說法時,信徒通常會將 佛堂擠得水洩不通,所以引起了其他外道的嫉妒,於是外道就 來盤珪禪師說法的地方找他辯論。 此時禪師正在說法時,外道在門外吼著說:「你的說法, 只有信你的人才會聽,像我這樣子不相信的人,你能讓我信從你嗎?

於是禪師對他說:「你到我這邊來,我可以讓你信從我。」 於是外道大搖大擺地推開眾人,走到禪師的右邊。 「我看還是到我左邊來,比較方便好說話。」禪師微笑著 對外道說,外道也聽從了。 「我想你還是到我前面來,我們可以好好談談。」外道又 傲慢地走到中間。 外道為了和盤珪禪師辯論,從右邊走到左邊,再走到中 間,盤珪禪師就對他說:「你看!我叫你從右走到左,再走到中間,你都那麼地聽話,我相信你是信從我的,那你就坐下來 聽法吧!」 這也是禪師「觀」的智慧及成就的功德!

談到這裏,或許會有人問,觀世音菩薩不是慈悲的嗎?為什麼要「觀其音聲」才能夠救度我們呢?難道一定要稱念祂的聖號,與菩薩相應,菩薩才會「觀其音聲」而前來救度嗎?若 無法一心稱名,菩薩就不會來救度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瞭解諸佛菩薩平時的狀況:凡是修為到達八地以上諸佛菩薩的境地者(以觀世音菩薩為例),平時觀世音菩薩即是處在常寂光淨土,所謂的「常寂光淨土」,「常」即是永恆,「寂」即是寂靜,「光」即是光明,就是諸佛菩薩永遠處在湛然光明,如如不動的境界裏。

除非當與觀世音菩薩有相應的眾生或弟子來祈求菩薩 時,觀世音菩薩當下生起了一份觀照的念,而就信徒們的種種 需要、祈願,然後去給他們作一種適度的滿願時,這時菩薩會 從常寂光淨土的定境中出定,與有所祈願的弟子,結上這份的 法緣!當然是架構在菩薩「有求必應」的慈悲立場,同樣的道 理,也就是「不叩不響」!所以在《三時繫念佛事》說得好: 「然谷響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無作,非扣之而不彰」,山谷的響音,絕非無中生有,一定要有呼喊的人,才有回音的存生;相對地,諸佛菩薩平時常處定境,是屬無為狀態,也必定要有祈願的弟子的祈求或叩請,才會感得諸佛如來的相應拯救。例如一個名醫,通常他是駐留在一間醫院裏,只要有因緣找上這位名醫的,在看診的過程裏,相信此名醫定是全力以赴的,如同諸佛度化來祈求祂的眾生一樣,但名醫也絕不會每天沒事找事地外出幫人看病,相對地,領有官職度化群靈的諸佛如來亦如是,所以偈語的第一、二句便說「諸佛接引重相應,不叩不響無善因」。

大家要瞭解,世間諸事,皆講求著「相應」二字,縱使是 諸佛菩薩與眾生之間,他們也必須要是應機而教。所以「瑜伽 燄口施食要集」裏說到:「由是覺王住世,以法利生,不有因 緣,無由垂範」,又「三時繫念佛事」中談到:「黃金臂晝夜常 垂,惟許行人獨委」,又「願者要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 相應是為大願也」,可見當事者本身,如果他們沒有發起這樣 子的因緣,諸佛菩薩再怎麼靈驗,也不會、也不便去干涉眾生 的因果業力!

包括自己意外車禍,造成行動不 便的狀況,而最嚴重的是媽媽,除了莫名的大病一場,現在還 在住院觀察,其他像哥哥,晚上睡覺被女鬼壓,姊妹則有精神 錯亂、行為異常等的諸多現象……

經由惠師父入定諦觀後,觀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信 徒等七人的身上都有冤親債主附身,年齡約在十二歲到十五歲 左右的女鬼,而且她們彼此間似乎又有些關聯性。 於是惠師父再次契入更深的定境,瞭解彼此間的因果業 緣,看到信徒的媽媽,過去世曾為一個面露猙獰,手拿長刀的 日本將軍,而信徒等人則為日本將軍的手下,然而所謂的七個 女鬼則是當時可憐楚楚十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每個人卻都是衣 衫撕裂,恐懼至極地跪地求饒。這樣的景象及後來可能發生的 事,是南京大屠殺最令人髮指的場景……

其實見到這樣遺撼的事,我們只能略而言之,告知有殺業 的因緣所致,沒想到信徒反問我們:「我媽媽和我們,這輩子 又沒做壞事?為什麼這些女鬼,這麼可惡地要害我們!這裡是佛寺,為什麼她們還能進來寺廟,佛菩薩為何還讓她們進來呢?」 其實,我想不只是她們,在這二十年來我們度眾的經驗顯 示,多數的出家人乃至佛教徒尚且如此啊!因為大家只站在自 己是「人」的立場,認為諸佛菩薩理應保護我們,這是不明瞭三世因果的人,最常說的一些話。

而在諸佛菩薩慈悲包容的境地裏,我們人類是個「眾生」, 附著在我們身上的冤親債主(或一般人所說的鬼),對諸佛菩 薩而言,何嘗不是一個「眾生」呢?若從信徒過去世的因果來看,可能多數的人會認為,這些信徒還比附著在他身上的眾生,還更可惡。

更重要的是,如我上述所說,如果當事者本身,他們沒有 發起懺悔的心,祈求諸佛化解的念,縱使諸佛菩薩再怎麼靈 驗,祂們也不會、也不便去干涉眾生的彼此的因果業力!這才 是正法!這才是因果!

其實多數的學佛者,對於正法的了知有限,遇到逆境又能 超越者更少,上述的案例只是冰山的一角,因為多數的人,遇 到問題,就如同佛陀所說的《毒箭喻》一樣,有個被毒箭射到 的人,當人們要救他時,他卻阻止眾人說,先慢點救我,我要 知道這箭是誰射的?是從那個地方射來的?當我都瞭解清楚 了你們再才來救我吧!這結果:就是中箭者還沒來得及知道答 案,就毒發身亡了!

同樣的,當信徒及我們,遇到問題困難時,不是去追究到 底是誰害我們的?這是什麼因果?我要如何趨趕他?而應該 在這時間點上,趕快搶救才是重點!每當我和信眾開示時,提 起這個案例,總是感慨萬千,眾生都是在治標而非治本,頭痛 醫頭,腳痛醫腳,只在相上、枝末、果報上著眼,而不是在根 本、因地上下功夫!我們所教化眾生的方法,皆是用「冤家宜 解不宜結」的化解方式,而非趨趕方法,因「化解」,是他心 甘情願、冤業已了的過程中離開的,而「趨趕」是用種種法術, 讓他心生畏懼而暫時離開,非真解冤,而有反增仇恨的結果, 可惜,「冤有頭,債有主」,如果當事人沒有懺悔化解之心,就 是神仙下凡,也是於事無補的!

所以當我們想祈求諸佛菩薩加被庇佑時,如果內心對諸佛 如來的信心不夠,如何達到「感應道交」的相應程度呢?在《梁 皇寶懺》裏有段經文中談到「城東老母」的故事,他雖與佛同 世,卻無緣見佛,重點不在諸佛,而是在眾生對諸佛的信心及 相應

經云: 凡難之為語,罪在於心,若心生疑,非難成難,心若無疑, 是難非難,何以知之?第八難云,生在佛前,或在佛後,是名 為難,而城東老母,與佛同生一世,共佛俱在一處,而不見佛, 故知心疑是難,未必異世,皆云是難!

尤其,觀世音菩薩慈悲倒駕慈航來到東土度化眾生,與每 個眾生的因緣,本就有親疏遠近之別,而這個「親疏遠近」, 不是在於菩薩的分別,而是在於眾生對觀世音菩薩的信心,具 足到什麼樣子的程度!

所以《三時繫念佛事》中談到:「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 迷悟自疏親」。西方極樂世界雖然離此約十萬億程的距離,然 而只要我們一念清淨,或能契入空性,實際上它是沒有距離 的,更重要的是,什麼人可以得生淨土,去迷啟悟,這不是看 我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有多少親疏深淺?而是在於我們對阿 彌陀佛的信心,到底具足到什麼樣的地步來決定的!

如果每位聞到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信眾,在那當下當中,真正能都攝六根、真正能一心稱名、真正能完全地把心托付給觀 世音菩薩,而且在觀世音菩薩教導他的各種方法中,他都是深 信不疑的!重要的是,不管成與不成,都不會影響他對觀世音菩薩的信心,這時觀世音菩薩絕對「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偈語說「成與不成皆深信」。

然而對於這句「成與不成皆深信」的觀點,其實是我們與 諸佛乃至上師彼此之間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點,以觀世音 菩薩為例,因為除非眾生真正的信心具足,並與觀世音菩薩相 應,不管在什麼樣子的情形之下,都願意將身心完全托付給菩 薩,這時觀世音菩薩才會教他種種不同的方式,因為如果眾生 信心不具,不但對菩薩所教之法不去執行,可能還生毀謗,這 樣適得其反,此非諸佛菩薩所樂見,這正是「佛度有緣人」, 最好的詮釋!所以最後偈語才說「佛度有緣化群靈」。

其實我們想想一個最簡單最切身的問題,如果各位長期或 有心修學佛法者,能否對我們依止的常住或我們的師父所教的 種種方法信受奉行嗎?如果我們還存有疑心,師父及常住如何 教你各種方法呢?因怕你信心不足,反生毀謗三寶的口業,那 還是不教為宜,最終無益的還是自己啊!

所以「佛度有緣人」一定是架構於你與彼此的相應,如果 你是存著疑心而來的,或是認為佛門本來就應該利益眾生為主 的,那這樣的「因地心」是不正確的,這些年來,我們也曾遇 過少數找我們處理問題的信徒,會有不正見的觀念,他們認為 佛門是慈悲的,為何處理問題,還需要花費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若真要追根究底地說,那可能是現在的人「既要貪求功德,又吝惜於錢財的付出」!當然在解決事情乃至超度亡者的過程裏面,有種種不同的方法,如果為了要求 功德具足及快速達到目的,當然是以舉辦法會的功德是最具足 的,如果沒有這個能力,當然他也可以用誦經,也可以用種種 其他的功德,只是時間必需要花的比較長,世間的事情,絕對 沒有兩者都要,那這樣就很難說了!

而且若是在寺廟裏舉辦的種種法會,不管是人事的付出, 不管是所有的供花供果及法師的費用,這都是一筆開銷,更重 要的是: 有什麼人有那麼具足的福德資糧,可以讓常住為他做這一 切的事情呢?佛教寺廟及常住在為他做這些事情時,他可以不 用花費一分錢,然而他也在當下種下了,他沒有辦法得度,以 及虧欠三寶的罪業! 甚至有的人會以為,諸佛菩薩是慈悲的,是不需要金錢 的,這需要錢財的部份,都是出家人所訂的,是出家人的問題?

當然這也是一個非常世俗,而且非常不明理的說法!諸佛 菩薩當然不要錢,但要你眾生也都無所求!出家人要這個錢, 如果是這個出家人,他用來做他個人的享受,那麼這個出家人 必需要付出很大的因果;如果這個錢,只是在酌量平衡所有法會佛事的開銷,那請問這個錢到底是誰拿了?(意指這些錢只 是法師為齋主,用到法會的一切開銷上,並不是私人享用), 那麼,扣除這些種種的開銷外,說實在的所剩無幾,請問這些 錢,又是花在那裏呢?

這如同一個生病的人找了醫生看病,最後醫生幫他開了藥方,護士向他收錢時,他卻認為醫院是救人的,怎麼可以收錢呢?道理一樣?這真的是愚痴的眾生啊!所以不管你是找寺廟法師解決問題,或找醫師看病吃藥,你一定要先「信受」乃至 「相應」,如果沒有信及相應,怎麼可能產生力量呢?

所以我曾就臨終接引重在「相應」二字,寫過一首偈語,

所謂:臨終救度重相應,執著分別三毒癮,諸佛法身清淨水,油水不融怎接迎!

諸佛菩薩跟眾生之間的緣深及緣淺,就關乎彼此的「相應」 程度,臨終時希望被諸佛菩薩接引的道理,也是一樣的。諸佛 菩薩如同清淨的法水,祂是沒有任何的執著煩惱及些許的染 污,然而眾生貪瞋癡三毒的業習,猶如油垢,大家都知道油跟 水是不能相融的,所以「油水不融怎接迎」啊!

意思說,想得到諸佛如來的接引教化,如果我們現在沒有 慢慢去除我們種種的三毒惡習,如何達到與諸佛菩薩「相應」 及「融合」的程度,既然達不到,如何被救度呢?

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學佛很久了,我已經將《地藏經》、《淨土三經》乃至《瑜伽燄口》倒背如流,我一定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其實不然,如何與諸佛菩薩達到相應的程度,才是最重點的。

這《普門十要》的第五要,主要談的問題是諸佛與眾生彼此「相應」的問題,也是「佛度有緣人」的重點,偈云「諸佛接引重相應,不叩不響無善因,成與不成皆深信,佛度有緣化群靈」。

閱讀更多有關“回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