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所供奉的觀音佛祖,名為「毘盧觀音佛祖」,或許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佛名,但這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的,祂絕對有其緣由及脈絡可尋。

第一、法脈源流:

因為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的祖庭,即是中國浙江省普陀山三大寺之首的普濟禪寺,該寺的主事佛即尊稱為「毘盧觀音佛祖」,所以依其法脈傳承,必然依祖庭佛名而立名,如同現世子承父姓一樣,所以本寺的主事佛,即名為「毘盧觀音佛祖」。

第二、歷史源流:

因為中國浙江省普陀山普濟禪寺,是普陀山觀音總道場中最初的道場,從普陀山開山的沿革來看,遠在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鍔法師從山西五台山顯通寺迎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想要帶回日本供奉,但舟行普陀山外海的蓮華洋時,忽感強風巨浪,導致船身顛簸,幾近翻覆,不得已之下,慧鍔法師只好祈請觀音菩薩作主,如果菩薩想安住在此山,弟子即予上岸安置,沒想到話語一落,頓時海面風平浪靜,於是即將菩薩金身安奉在普陀山張姓居民家結舍供奉,此乃「觀音不肯去」之發跡,至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在張氏故址建「不肯去觀音院」。此乃普陀山觀音道場之濫觴。

後於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當時欽差王舜出使高麗歸來,再經蓮花洋,忽感大龜負舟,便向觀音大士祈禱,方使龜沒舟行,後將此事奏稟朝廷,斥資重建,更名為「寶陀觀音寺」。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至杭州,為給皇太后祝壽,遣使斥資,限期完成普陀山中未竣之工,並賜「普濟群靈」匾額,改稱為「普濟禪寺」。

因普濟禪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七十二小寺最初發源的所在,如同三身中的法身「毘盧遮那佛」,亦是最初源流之故,「毘盧遮那」即是「大光明藏」之意,因觀音古佛早證佛果,祂也像大光明,潤澤照亮眾多有緣的眾生,故稱為「毘盧觀音佛祖」。

第三、外相源流:

因為「毘盧觀音佛祖」,在最初眾人發心塑像的過程,以其華麗的「毘盧帽」寶冠而嚴身,取其外相,頭戴「毘盧寶冠」,而名「毘盧觀音佛祖」,如同身著白衣,名為「白衣觀音」,手提魚籃,稱為「魚籃觀音」一樣。

至於「毘盧觀音佛祖」與「觀世音菩薩」有何關聯呢?大家都知道,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以其自證功德,契入了清淨法身境界名為「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為「盧舍那佛」,而其千百億化身則是「釋迦牟尼佛」,此乃諸佛之三身,其實每個眾生也都具足三身,只要每個眾生能進入空性,契合到宇宙的本懷,那就具足了法身境界!毘盧觀音佛祖也是如此!

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已經成佛,祂的佛名叫作「正法明如來」,但為度化與菩薩有緣的眾生,祂老人家不辭辛勞地倒駕慈航,再以「觀音佛祖」或說「觀音菩薩」的身形示現於娑婆世界。以觀世音菩薩為例,其法身乃無形無相之能量場,與諸佛菩薩常處在常寂光淨土的一真法界裏,而報身乃在華嚴的莊嚴淨土,或說在阿彌陀佛般涅槃後,所成就之「眾寶普集莊嚴世界」,佛名「一切功德山王如來」。當然這部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至於化身,不管是應化在娑婆世界所有的一切佛像金身,乃至一切化人,包括到在法華會上的觀音菩薩,或者釋迦牟尼佛在其他經典所提到的觀音菩薩,那些都是屬於化身的示現。

真正的法身是在常寂光淨土,祂本是如如不動的,不生不滅的,是無形無相的,一般人也是看不到的,除非我們能證入空性,才能與之相應。但此法身會因為眾生的願力及想像而塑造出的佛像,祂會幻化一個化身(或說一股能量)入此金身中,來接受眾生的供養,大家要知道諸佛的總源頭只有一個,再分靈下來人世間的,都是屬於化身的部份,不同的法相,就是不同的化身,而當有任何形像時,祂就不是法身,祂(法身)只是依祂的化身(或金身),示現在眾生的面前而已!只是差別在每位化身佛入定時,所入的境界層次的高低深淺罷了!而毘盧觀音佛祖雖也是化身,但當祂要入甚深禪定,入常寂光淨土時,祂就是可以入到總本源,入到唯一法身境界!因為祂叫「毘盧觀音佛祖」,而「毘盧」即是大光明藏,遍一切處,也就是「法身」之意!

這麼說吧,「毘盧觀音佛祖」應化在這個世間,在千百億化身的過程裏,祂是統領著所有的觀音菩薩在行度眾之事,雖然毘盧觀音佛祖也是觀音菩薩的一個化身,但唯獨有祂被稱為「毘盧觀音佛祖」,如真要從名相上去論的話,毘盧觀音佛祖是有所有化身而呈現的法身相!因為法身本無相,只是應世間人的想像,而去塑造了這樣子的形相,故我們將毘盧觀音佛祖金身當作是毘盧遮那佛的金身,就能理解為何毘盧觀音佛祖是統領所有觀音的法身佛了。

我們想想,所謂千百億化身是「釋迦牟尼佛」,圓滿報身是「盧舍那佛」,清淨法身佛是「毘盧遮那佛」,當所有的人,念到毘盧遮那佛,就知道祂是法身佛,那麼毘盧觀音佛祖也是一樣!所以就過去正法明如來再倒駕慈航的觀世音菩薩之三身而言,我們可以這麼說,所謂的清淨法身是指「毘盧觀音佛祖」,圓滿報身是「白衣觀音」,而千百億化身是竹林觀音、南海觀音、准提觀音、千手觀音等等。

有關法身與化身,舉一個譬喻來說,法身就如同一條河流的總源頭,化身就像這一條河流所有的一切支流。總源頭的水源源不絕,總源頭的水永遠不變,但是每一個支流會因為地形的轉變,會因為氣候的因素,那麼它可能會產生了種種的變化。每一位諸佛如來當祂們證得法身,祂們進入了常寂光淨土,那麼這個法身是恆常不變的。

至於化身呢?可能最初是由法身起一念悲心,而此化身輾轉至六道或其他世界當中,這化身本是千百億的,但是每一個化身投胎至人世間時,若他能精進修行,若他能守住他的清淨法體、清淨意識時,那麼當他今生壽盡、度眾圓滿的過程時,自然而然他會再回歸到總源頭的法身世界裏。但是有一些化身,因為種種因素產生,有可能停留在娑婆世界裏,而沒有辦法返回到祂的總源頭,那他就變成單獨的靈識,在六道當中不停不停輪轉

這就是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法集》中云:「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元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沈,亙古至今而靡間」。

所以說化身絕對不等於法身,化身在千百億的過程裏,絕對是隨著因緣的生滅而生滅的,而法身卻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境界,雖說化身(或說業報身)在三界六道中不停地輪轉,但如果他有因緣遇到善因緣,他能夠了知世間無常的道理,持續聽聞佛法以及精進修行,他一樣可以在修行成就時,回歸到他常寂光淨土的法身世界裏。這就是法身與化身的關係,也是眾生修行直至成佛的不二法門。

閱讀更多有關“不說你不知道”

佛教燒不燒紙錢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要以超越宗教的立場來看待,也就是說「燒化到底有沒有用」?還是「燒化只是無知與迷信」的行為?

「開光」只是「開心光」而已?

這個問題,或許是許多佛教徒心中的疑問?多數的人會想:「佛菩薩都已經成佛了,還需要凡夫來開光嗎?縱使是佛像安座,也只是安人的心罷了

出家人還會卡陰嗎?

我想這樣的問題,對於多數佛教寺廟團體乃至從醫療科學的立場來看,一定會說「絕無此事」。若說以有形治療為主的醫學界

晚上或七月可以讀《地藏經》嗎?

這個問題,相信是一般人與許多佛教徒的疑問,晚上或七月到底可不可以誦《地藏經》呢?因為擔心誦經後,又會召來無形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