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要以超越宗教的立場來看待,也就是說「燒化到底有沒有用」?還是「燒化只是無知與迷信」的行為?

其實「金紙文化」本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圖譜文化的精髓,「金紙」的產生,遠從漢朝流傳至今,誠如《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云:「若無靈驗,今古焉傳」,如果「燒金紙」的文化,沒有功效,也不致流傳至今,尤其「金紙」一定要藉由「燒化」的動作,才能達到上呈天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火」具足了「淨化」及「轉換」的雙重目的,尤其它能將陽間的物資,藉由火特殊轉換的功用,讓法界有情領受到這份功德。

再則一張小小的金紙,藉由燒化的過程,就具足了五行相生的作用,因為金紙本身有金箔,屬於「金」,而金紙是用木質而作成,所以屬於「木」,然木當中必含有「水」份,藉由火燒化則屬「火」,燒化完的金紙變成灰,這就屬於「土」,所以當一張金紙或金元寶在燒化的過程裏,它就具足了這「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功德!

而且「燒化」的行為,自古以來,早就成了中國人根深柢固的信仰文化與傳統風俗,例如遠古先人就慣以「火神」為信仰,藏傳佛教更以「火供」或「煙供」,作為上供下施的妙方,而當家人往生時,我們也會不免俗地人手相圍燒些庫錢,再說台灣商家,每逢初二、十六,就會在門口燒些紙錢,祈望生意興隆,這些都說明了「燒化」的行為,早已跨越宗教的藩籬,因為它已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的流露。

當我們瞭解了金紙文化的傳承及燒化紙錢的實質作用後,不致對這樣的行為有太多的誤解,剩下要解決的,就是佛教到底有無燒化的經證,乃至人們最重視的環保問題。由於佛教是個理性的宗教,所以對這個「佛教燒不燒紙錢」的話題,我們應該客觀地研究是否有經典的依據,不能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階段,否則就太過武斷及偏頗了。

在我個人的研究中,並未發覺有哪部經律或懺文,說到「佛教是不燒紙錢」的論述,但在佛教徒耳熟能詳的水陸儀軌中,確有明文談到燒化的功德及殊勝,因為早在梁武帝時代,寶誌禪師等高僧大德們不僅佛學素養深厚,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神通自在的聖者,所以了知受苦眾生的所需,以及神佛彼此之間的禮數,故在《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三「送聖法儀文」,早有明文:「良宵圓滿,煉疏化財」,這裏的「煉疏」,指的就是燒煉文疏,以啟天主,「化財」,即是燒化金元寶或紙錢,也就是給予「資糧」的意思。

而且縱使面對護法使者的到來,祖師大德們也深知「虔備香燈茶果,紙馬金錢,聊申供養」,這樣迎往送來的禮數(見《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一「發符懸旛文」),這裏所說的「金錢」,就是我們所謂的「金元寶」或「紙錢」之意,大家想想,連龍天護法兵將等眾,都需要財、食的禮數供養,更何況是我們要度化的冤親債主,多屬中下之機,怎可缺少錢財的布施呢?

當然為了度化的圓滿性及提昇各階層法界眾生的品位,我們會以法會乃至誦經或抄經的功德,來度化層次較高的眾生,而以燒化金元寶,來接引眾多中下根機的冥界眾生,包括蓮花、龍船乃至小法船,都是為了提昇每個不同法界眾生品位的工具之用。而這些妙法,其實從水陸儀軌:「備具金銀繒綵冥資各一分,化煉座貌經旛錢朵,龍鳳車乘等儀各一副」(《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一「證盟疏文」)中,都可得到印證。文中的「金銀繒綵冥資各一分」,指的是要準備金銀元寶乃至五色布及冥衣冥鞋冥帽等冥界眾生所需的一切資糧,而「化煉座貌經旛錢朵,龍鳳車乘等儀一副」,指的則是要燒化蓮花(座貌)、燒化捆綁抄經之經文(經旛)、燒化金銀元寶(錢朵,又名「集集高」)及燒化龍船、法船或西方船等(龍鳳車乘等儀)。

其實歷來祖師大德,各各神通威德、並且如法儀禮,才能感得「金山修建,不燭自明」之靈驗。縱使現今水陸法會,也不免要燒化一些金銀元寶,可惜的是,某些僧團及法師自認為只要以法會,就可以三根普被,真是枉費祖師們的用心,更有甚者,只要聽到有人或寺廟燒化金元寶或紙錢等,就認為是「道教」行為,或曰「旁門左道」,真是有理說不清!

殊不知釋迦牟尼佛曾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到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百千萬種的善巧方便,曾有對罹患瘧病者,教以「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患者)身上即差(痊癒),師子皮(用獅子皮最好)最上」的妙法,若以我們現代人以管窺天的眼光,是否覺得觀音菩薩所教所傳,亦是邪法邪教?亦是佛道不分呢?其實在一個成就者的眼中,祂的一切妙法,只是為了因材施教而已,所謂「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更沒有各宗各教之別,一切只有適不適用,能否達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功效而已!

就說現今多數的宗教團體,大都以舉辦法會來超度冥界眾生,但若單就「法」的布施來講,冥界眾生能夠藉此超生的數量實在有限,除非在法會圓滿時,還有一些「財」的布施燒化,這樣才能夠滿足多數受苦冥界眾生的需要,舉例說:一個小孩,哭著向媽媽要糖吃,媽媽覺得糖果不究竟,硬要塞給小孩,媽媽自認為最好的一顆鑽石,然而這顆鑽石,雖然珍貴(就如同法會裡面法的供養),但是,對一個懵懂無知(或說執著深重)的小孩而言,他就不容易生起一個稀有難得的心,甚至他會覺得沒有價值,因為這是層次高低所需不同的問題,然而糖果雖然不究竟(就如同燒化金元寶),但對於一個受苦的眾生而言,的確是最實際的救度,就像佛事法會結束時,不是也要燒化牌位嗎,這就是「送聖」,也是送客的意思,所以當我們最後也能燒化一些金元寶給無形眾生,就如同中國人迎往送來這不可或缺的「伴手禮」一樣,這份實質的布施,對冥界眾生更有救渡提昇的作用。

又例如,我們有十個朋友,你告訴他們,明天可以到寺院聽經聞法,聽經的功德有多大等等,但是最終能有一、兩個有緣的朋友願意和我們一起來寺廟就不錯了,這如同金字塔的頂端一樣,數量範圍都小;但如果我們告訴朋友,明天到哪個寺廟,那裏有美味可口的食品或日常所需的禮金可以領取,那麼可能十個朋友都會來的。這代表什麼呢?表示我們的朋友裏,不一定大家對於「佛法」會有興趣,因為這需要有慧根及因緣,所以人數一定比較少,然而不管大家有沒有學佛,有沒有宗教信仰,對於每人必需的資生食品及禮金,這是多多益善的。相對地,當我們想要有效的超度冤親債主也是如此,有學佛的冤親債主,可能在法會中,藉由諸佛菩薩的教化就可以離苦得樂了,然而這必定是少數,但是對於沒信仰或受苦的多數冤親債主,這時財、食的布施,勢必勝過「法」的布施。

又如一個受苦受餓的乞丐,你要他來聽經聞法,不如給他一碗飯或一百元來得實際些,可見我們要度化這些冤親債主,燒化財施的動作,真的很重要。尤其我們燒化的並不是紙錢,因為紙錢上的金箔有限,不夠眾生所需,所以我們採用的,全是以金箔所做的金元寶為代表。而且如果遇到附著於身上或在冥界受苦的眾生,這類眾生在我們的冤親債主比例中,可能佔了絕大多數(如金字塔的底層一樣),所以他們需要財施的渴求,遠比法施的需求來的急切。可見我們燒化金元寶,是因為所度化的眾生之需要,如果我們不能真正對冤親債主觀機逗教,順應冥界眾生所需,那麼我們所發心啟建的法會,其實都只是屬於在「度人」的部份,而非真正有效地冥陽兩利,這或許也是有些人長年以法會超度亡者或冤親債主,但卻不一定見效的原因。

大家要瞭解,真正有效的度化群生,一定是要「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們不能真正對這些冤親債主因病予藥,那麼所作的一切功德,多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的。所以諸佛如來度化群生莫不「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就拿藥師佛的第十一大願來說,經云: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這裏所說的「若諸有情,饑渴所惱」,從文字義是指眾生不得溫飽的苦惱,而就實相義乃指眾生輪迴生死的執著,接著經文說眾生「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藥師佛遇到眾生對「食物」或說事相的「執著」所產生的惡業,不是以佛法教化,而是先以物質的食物飽足其身或滿其所願,可見諸佛菩薩都知道「先以欲勾牽」的重要性,這才符合諸佛菩薩觀機逗教、對症下藥的本懷,其實我們燒化元寶給受苦的冥界眾生,道理也是一樣的。總之,這些財、法二施的結緣,不是我們的執著,全是為了普度眾生而有的善巧方便罷了!

再則近年來,台灣由於環保意識的高漲,對於傳統燒化的問題,產生很大的影響,其實表面上,感覺環境改善了,人心卻更加分別計較,更重要的是,眾多的冥界有情,就在這似是而非的理論下,繼續沈淪與受苦。

當然「燒化」行為必須在安全無虞下進行,才不致於徒增消防隊員的工作量以及浪費社會資源及公帑,至於「環境污染」的部份,就看大家所著眼的價值觀為何?或許對於「因反對而反對者」,這樣的議題,他一定斬釘截鐵的否定,認定這是不環保以及迷信的行為,但對一般人而言,因為漢地長久以來的傳統信仰,早已深植人心,尤其這其中不可思議的神力,相信連公眾人物都深信不疑,所以不敢失禮及僭越。

閱讀更多有關“不說你不知道”

佛教燒不燒紙錢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要以超越宗教的立場來看待,也就是說「燒化到底有沒有用」?還是「燒化只是無知與迷信」的行為?

「開光」只是「開心光」而已?

這個問題,或許是許多佛教徒心中的疑問?多數的人會想:「佛菩薩都已經成佛了,還需要凡夫來開光嗎?縱使是佛像安座,也只是安人的心罷了

出家人還會卡陰嗎?

我想這樣的問題,對於多數佛教寺廟團體乃至從醫療科學的立場來看,一定會說「絕無此事」。若說以有形治療為主的醫學界

晚上或七月可以讀《地藏經》嗎?

這個問題,相信是一般人與許多佛教徒的疑問,晚上或七月到底可不可以誦《地藏經》呢?因為擔心誦經後,又會召來無形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