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聖號福無邊,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一門深入寂光見。

《普門十要》的第九要,我們要談的問題是,稱念觀世音 菩薩聖號之功德,到底有多大呢呢?偈云「觀音聖號福無邊,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一門深入寂光見」。

釋迦牟尼佛為了突顯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之功德,以眾生 慣用的「相對法」再來作比喻,經云「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 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 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在此,佛陀說如果有人受持像恆河沙如此眾多的諸佛菩薩的聖號,乃至盡形壽,終其一生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 的四事供養,無盡意菩薩您認為如何?這些善男信女的供養, 功德大嗎,功德多嗎?無盡意菩薩回答:「這是很大很多的功 德的,世尊!」接著佛陀再說:「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他一念 精專地稱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其實這兩 者,所得到的功德是沒有差別,並且一樣的,於多生累劫都是 無可限量的!

佛陀舉這兩段的經文,以一個念眾多佛號,又終身禮拜供 養者,來相對一個只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只有一時乃至短暫 時間禮佛者來比較,說明兩者功德的無二無別。

這其中有三層涵義:

在華嚴及天台等圓教,即有所謂「一即多多即一」的立論,而釋迦牟尼佛以持念觀世音菩薩一佛名,即等同持念恆河沙眾多佛號之功德,由此來顯發觀音聖號的功德莊嚴。其實只要是得證無生,八地以上阿毘跋致之諸佛如來,也同樣具足如此之功德,如同我們常言的「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意思一樣,所以偈語第一句說「觀音聖號福無邊」。

唐朝刺史李渤,有天問禪師說:「聽說佛經有句『芥子納 須彌,須彌藏芥子』的話,這是不是有些矛盾呢?」禪師說一 點都不矛盾的,李渤說,怎麼會不矛盾?須彌山那麼大,要含 藏一顆粒米般的芥子,當然沒問題,但是一顆小芥子,又怎麼 可能容納,比它大上幾千萬倍的須彌山呢?

禪師微笑地對李渤說,刺史啊刺史!聽說李大人學識淵 博,有問必答,向來有「讀書破萬卷」的美名,不知這些萬卷 書都讀到哪裏去了?

李渤客套地說,有問必答是不敢當,但讀萬卷書是有的,這些書都進了我的腦袋裏了。

此時禪師說,奇怪,你那小小的一個腦袋瓜,怎麼可能容納這一萬卷書呢? 當下,李渤恍然大悟,佛教的奧理,有時並非以常理來想像及解釋,有時以理來詮事,有時以事來顯理,當然「理事圓融」才是最圓滿的。

其實『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的狀況的確是有可能的,就拿浩瀚的三藏十二部乃至大藏經來說,以現在的科枝,竟然可以將其收錄到一片小小的光碟裏,這不就是最佳的說明了嗎!

佛陀在經文中雖說只要「一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即 是功德無量,但這重點在這個「一時」,這「一時」指的是供 養者能於當下當中「體空」,因為體空,所以契入了菩薩的性 海裏,然而這個「體空」的功德,如果沒有真正的「開悟」, 沒有真正的進入空性,也不可能達到這樣子的境界及功德,所 以這段經文,最大的殊勝是在說明,如果能在當下體空的功 德,絕對是大於所有恆河沙劫一切事相的供養!這如同《阿含 經》所云:「世間最大功德,即為能於頃刻間,起無常想之功德」一樣。

講得更透徹些,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如果一個修行者,真正能夠體空,那麼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不就盡收眼底了嗎,這也是「真空妙有」的寫照。

而要體空,無非要真正的「開悟」,簡單地說,「開悟」 兩個字就是「開啟了悟道之門」!那什麼叫做「悟道」呢?「道」 本身就是所有一切宇宙之間的真理,所有一切天地之間的真 理,那麼這個「道」,也可以說,每一個眾生修行至此,開啟 他了悟空性,了悟所有一切五蘊六塵的空相,了悟所有一切境 界的門路、方法,那麼這個就是「悟道」!所以《般若心經》 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個無非真正了知五蘊 虛妄,乃至體空悟道的行者,要談救苦度眾,何其困難啊!所以偈云「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

佛陀時代,有位優婆先那比丘尼,長期在山洞裏修行,有 次她在入定的時侯,突然覺得有東西在他身上爬動,當下他並 不為意地繼續打坐,後來出定時才發覺,自己剛才是被毒蛇咬 了一口,所以可能就要不久人世了,於是優婆先那比丘尼起 身,呼喚著對面打坐的舍利弗尊者,尊者應念即至,優婆先那 告訴舍利弗尊者,尊者啊!我剛才習禪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到 了,趁我還沒毒發身亡前,可否請尊者慈悲,去請一些同參道 友來,我想向他們道別!

舍利弗尊者一臉狐疑地說,不可能吧!優婆先那妳既然被 毒蛇咬到了,為何妳的臉色及表情,看不出有任何的痛苦及異 象呢?優婆先那對舍利弗尊者說,尊者啊!我是已經契入空性 的修行者,縱使被毒蛇咬到,牠也只能咬到我四大假合的色 身,怎麼可能咬到我契入空性的法身呢!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便知道,當一個體空悟道的聖者,所展現的功德力,是何等的殊勝及具足了。

佛陀慈悲,在《普門品》中揭櫫修行的妙法,即是一心稱 名觀世音菩薩聖號,然後得證菩提的法門!其實在修行的過程裏,本來就是當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法門時,就應該要一門深入時,才會有所成就的。

我常和弟子及護法信徒說明,當我們發心學佛時,一定要 深刻地瞭解,我們所學為何?是為了修福報,讓我們日子過得 更好的增上緣呢?還是真正為了了生死的解脫修道呢?

如果是前者很簡單,因為當我們有因緣,遇到每個法師,我們就隨緣地去供養,當我們到每個寺廟,我們就隨力地去投功德箱,因為這就是「修福」,然而如果我們為的是「修道」,那我們可能真的要靜下心來,看看哪個寺廟,哪個法師,哪個法門適合我們修行,這樣才會有所成就的。

翻開佛教八宗祖師的教法,不懂的人或許納悶,為何只有該宗才是最好的,例如在傳統禪堂裏,不准念佛,有所謂的「念佛一聲,潄口三天」之說,而念佛的,更是萬緣放下,「老實念佛」,其實回想近代淨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作法,他個人修持精嚴,受人景仰,自己也尊敬每個法師、每個法門,然而 李老居士卻不曾讓其他佛教界高僧大德到台中蓮社,舉辦其他 教派的大型演說,為什麼呢? 這是李老居士對於修行成就的卓越見地,與八宗祖師同樣 有著老婆心切的用心啊。因為擔心自己見地未深、學藝不精的 學子們,聽得愈多,反而無所適從啊!其實這也是一門深入的重點啊!

所以我常告訴有心修學者,如果在修行上要有所成就時,第一「法門不要廣,要精」,第二「涉獵不要博,要深」。當一顆樹被砍伐,卻能在短期內傾倒時,一定是朝著同一個方向持續不斷砍伐的結果。

所以佛陀要法華會上的大眾一心稱名的用意,無非告訴 大家,唯有「一門深入」才會修行成就的,這好比我常列舉「滴水穿石」的案例一樣,這樣柔軟的水,如何能穿越堅固鋼硬的 石頭呢?它勢必具足兩種要件,第一「時間」,第二「空間」, 時空的交會,也是所有因緣成就的不二法門,以「時間」而言, 一定要「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絕非三年五載,可能要歷經數 十或數百年的持之以恆,才能達成,這是時間的重要,而更重 要的是「空間」,在空間裏一定要「置心一處」,也就是同一 個地方,同一個點的滴水才能夠穿石啊,如果今天滴東邊,明 天滴西邊,怎麼可能穿石呢?

其實修行要有成就也是如此,同一個法門,只要我們能夠在時間上「持之以恆」,就是用「鐵杵成針」之想,「烏龜賽跑」之法去修,在空間上「置心一處」,就是用「老實念佛⌋之心,「鑽木取火」之念去行,一定會有成就的,誠所謂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最後偈云說「一門深入寂光見」。

有個老和尚帶了小沙彌去山林裏撿柴火,突然間小沙彌看 見了一隻狐狸正在追逐野白兔,於是央求老和尚設法救救白兔,老和尚心平氣和地對小沙彌說:「你放心,根據常理瞭解, 百分之八十的兔子都不會被狐狸追到的!

小沙彌用很疑惑的眼光看著老和尚,但是沒多久,狐狸真 的就放棄了白兔,小沙彌很好奇的問老和尚這是什麼原因,老 和尚說:「狐狸每天都有因緣看到野兔,所以雖然在追野兔, 但並不會全力以赴去追逐,反正這次沒追到,下次還是有因緣看到野兔,所以多數都被野兔跑掉了!

小沙彌似有所悟,也知道這是狐狸追野兔的心態問題所 致,但又想想地問老和尚:「那兔子為什麼跑得掉呢?」老和 尚語重心長的說:「這也是心態的問題,因為兔子將每一次都 當成最後一次那樣的拼命,而且是唯一的一次,因為這一次跑 不掉,生命也就沒有了!」所以多數的野兔都能夠逃離狐狸的魔掌。

其實這是一個很令人震撼的故事,如果我們每修行者都能 像兔子一樣,將每一次修行當成最後的一次甚至唯一的一次, 那樣拼命的心態來修行,我想多數的眾生可能早就開悟或成道了!可惜的是,我們多數還是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在學佛,所以 自然力道不強,功效不顯了!

這是「普門十要」的第九偈,談的問題是,稱念觀世音菩 薩聖號之功德,到底有多大?

偈語我們再看一次「觀音聖號福無邊,修行證真悟道先,一念頓超無量劫,一門深入寂光見」。

閱讀更多有關“歸觀音淨土-普門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