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茲淨想之所成  是即靈山之未散

你有聽過「真空妙有」嗎?許多信眾對於「真空妙有」這個詞彙總是一知半解?這次就從「真空妙有」的故事典故說起,讓所有人可以完整了解「真空妙有」是什麼,並用案例說明來帶大家快速了解一下!

真空妙有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真空妙有」,就是指當我們證得「一真法界」時,也就是能夠證得諸佛如來修行的境地。並能夠契入「真空」時,我們就能夠了知能量不滅,能夠了知宇宙間的森羅萬象,這就是「妙有」。

「妙有」是永恆不變的,也因為當我們能夠契入沒有時間、空間、人我等分別的空性裡時,我們也就能了透世間的一切相皆是無常的。故佛陀說:世間的一切是虛幻的,都是「假有」,相對於「妙有」來說,「假有」雖然存在,卻總有一天會消逝。

又如印度的祈園精舍,在佛陀時代必是「池流清淨,林木尚茂,眾華異色,蔚然可觀」的樣子。且佛陀於此宣說許多無上大法,眾多佛弟子與在家居士於此聽經聞法。但時至今日,以我們凡夫的肉眼也只能看到祈園精舍的傾頹與斷垣殘壁。故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身為凡夫的我們因為無法證入空性,所以會為此感到遺憾,或為生不逢時而感慨。

但一個能夠契入空性的修行人,卻能夠不受時空的限制,而能夠諦觀到釋迦牟尼佛及聖弟子舍利弗、阿難尊者等在祗園精舍說法與聽法,這就是《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中所說:「惟茲淨想之所成,是即靈山之未散」,當我們可以契入「真空」的狀態,便可達到不可思議的「妙有」境界及殊勝。

真空妙有典故出處說明

「真空妙有」的出處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說「真空妙有」的境界,佛陀早已證得。而佛教傳來中國後,東晉的僧肇大師即提出「真空妙有」來描述空性境界。讓我們用3大時期來說明其典故:

  • 僧肇時期

僧肇是鳩摩羅什門下的弟子,因其年少時家貧,故以抄書維生。因此博覽群書,尤其喜研老莊玄學,後來他讀了《維摩經》後,覺得佛教為他心之所嚮,便融合了佛學與玄學,提出了獨樹一幟的解空觀點。

  • 佛教時期

而佛教於漢朝末年時傳入中國,而在魏晉時期時傳入了許多空性般若體系的經典。這和老莊的玄學思想有相似之處,故當時佛教便和玄學思想合流,並以老莊之詞語來解釋佛教的般若哲學。但在僧肇之後,則將玄學與佛學融合,改以佛教的大乘般若思想來解釋玄學的問題,因而促進佛教佛學和玄學的發展。其所著的《不真空論》與《般若無知論》即提出「真空妙有」的思想。

  • 蕭統時期

後來梁武帝之子蕭統所著《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一》中云:「經說常住以為妙有。如其假說何謂妙有。令旨答。寄以名相故說妙有。理絕名相何妙何有。 又《景德傳燈錄》中收錄的荷澤神會大師所著《顯宗紀》也提到:「湛然常寂,套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而《佛學大辭典》則將真空妙有解釋為:「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緣起之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萬法一如也。」

真空妙有正想影響有哪些?有實際案例嗎?

而達到真空妙有的境界,又可以為人生帶來哪些正向影響?若能修得真空妙有的境界,就能了知世間的虛假,並了悟色空不二的道理。就不會因為外在的「色相」而心生執著及罣礙,不去執著於「我相」;執著自身所有的一切、「人相」;對自身以外一切眾生的執著、「眾生相」;度眾時對一切眾生之相的執著、「壽者相」;度眾時對一切時空的執著,因為不執著了,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各種境界時,也就能夠生起超越業力的智慧,而能圓滿處事。

只是現今的我們因習氣深重,且執著於一切事物的外相,故非實修實證的聖者。所以達不到真空妙有的境界,「無罣礙」與「放下」甚至淪為學佛人嘴上說說的「口頭禪」而已,這是很可惜的事。

真空妙有3大案例

  • 善業以先禮

在《增一阿含經 第二十八卷》中提到,釋迦牟尼佛至天上為母說法時,留在人間的四部眾因久不見佛,甚為想念。優填王與波斯匿王甚至分別為此造了如來聖像,只為一解思念之情,因此當釋迦牟尼佛請目蓮尊者告訴四眾,祂將在七日之後到僧伽尸國的大水池側時,人間的四部眾無不歡喜踴躍,四部眾爭相前往,每個人都希望是第一個迎接到釋迦牟尼佛的人。

其中蓮華色比丘尼,為了第一個見到佛陀,他想前往接引佛陀的有國王、大臣、國中人民等大家都去了。如果自己用平常的方法前往迎接的話,肯定不能第一個見到佛陀,於是她變化成轉輪聖王,前往迎接佛陀。

而此時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正在耆闍崛山裡縫衣服,本來也想去迎接佛陀,便放下手中的衣服,準備站起來前往迎接世尊。但在右腳著地時,突然想到:「我現在要去迎接佛陀到底是為了什麼?真正的佛陀,豈是四大假合的外相可以得見,如果我沒有辦法契入空性,與佛陀的法性相應,這不如不見的好」,於是須菩提又坐回繼續縫衣。

當佛陀與數萬天人從須彌山頂下來至大池水側時,蓮華色比丘尼所變現的轉輪聖王即前至世尊所,其他的國王和人民因為看到轉輪聖王七寶具足,於是紛紛避開,讓轉輪聖王先走。於是蓮華色比丘尼所變現的轉輪聖王便沒有任何阻礙地漸漸向佛陀走去,而當祂來到佛陀的面前時,卻突然變回比丘尼的樣子,其他國王見了懊惱不已,本來他們可以率先見到佛陀的,卻被比丘尼先行一步了。

蓮華色比丘尼看到佛陀後,便頂禮佛陀,並稱自己是第一個迎接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但沒想到佛陀卻對蓮華色比丘尼說:「須菩提才是第一個來迎接我的」,經文中云:是時,比丘尼至世尊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我今禮最勝尊,今日先得覲省,我優鉢花色比丘尼是如來弟子。」 爾時,世尊與彼比丘尼而說偈言: 「善業以先禮,最初無過者, 空無解脫門,此是禮佛義。 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 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

原來須菩提早已契入空性,於空性中與佛相見, 也就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體會到「不以色見我」、「見法即見佛」的見地修為,當然也非自以為第一個見到佛陀的蓮花色比丘尼及一般聖弟子所能比擬。

  • 遁入虛空的金碧峰禪師

元末明初時的金碧峰禪師,是已證悟的大修行人。皇帝因感其修行很好,故送一紫金缽與他,金碧峰禪師也非常喜歡這個紫金鉢,每次入定前都一定要確定把缽收好,才可以安心入定。

有一天閻羅王在翻生死簿時,突然發現金碧峰禪師的大限將至,於是便差遣兩個小鬼去捉拿他。

但那時金碧峰禪師正在定中,故這兩個小鬼縱使到處都翻遍了,就是找不到金碧峰禪師的踪影,最後只好向附近的土地公求助,土地公就跟他們說:「金碧峰禪師已契入空性中,所以你們是找不到他的,而要讓他出定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拿走他的紫金缽,讓他對他心愛的紫金缽動念,也許你們就能找到他了。」

於是小鬼們又回到了金碧峰的房子,找到了供桌上被仔細收好的紫金缽後,輕輕地敲了幾下,紫金缽發出的聲響迴盪在寂靜的房子中。而原本在定中的金碧峰禪師,因為聽到了紫金缽的聲響,所以擔心地立刻出定,結果一出定就馬上被兩個小鬼逮到了。

金碧鋒禪師在被小鬼抓住後,突然了解到自己對紫金缽的一念貪心,會讓自己不能超脫生死輪迴,所以立刻把紫金缽用力砸在地上,紫金缽立刻摔成碎片,小鬼們嚇了一跳,金碧峰禪師也再次頓入虛空中,只剩一偈迴響於空中: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金碧峰禪師因為能契入空性,了知世間一切皆為虛幻,故能了生脫死,如此的大修行,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

  • 寓意深遠的麥田圈

宇宙間存在著許多奧秘及妙法,只是以我們人類有限的腦力和肉眼是不易窺其堂奧的,麥田圈就是如此。目前在全世界有50個國家,共發現了一萬個以上的麥田圈。雖然有些是人為的,但不乏以現今人類的科技絕對無法完成的麥田圈。而麥田圈有三分之一都出現在英國,且大多數出現在如巨石陣、西肯尼特長塚等古蹟附近。

在一般人的眼中所看到麥田圈,只能看到表相的圖形,並研究麥子是如何倒下的?或找出那些倒下的麥子與正常麥子有何相異之處?但是一個能契入空性的修行人,除了可以看到繪製麥田圈的外星人外,還可以藉由麥田圈的圖騰為符號,從真空的角度,經時空隧道所展現的妙有原貌中,得知外星人想傳遞給地球人的訊息。

想了解更多有關於「真空妙有」的相關知識?現在,就立即撥打聯絡專線:02-8787-9675,歡迎有緣人一起學習放下執著契入空性吧!

即將開始的活動

2024年3月善根增長、消災解厄大悲懺法會

3 月 23 日(週六) @ 下午 2:00 - 下午 4:00

2024供養毘盧觀音佛祖獻供大悲懺法會

3 月 28 日(週四) @ 上午 10:00 - 下午 3:30

2024清明慎終追遠三時繫念法會

4 月 7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

2024藥師甘露消災解厄慈悲藥師寶懺法會

4 月 11 日(週四) @ 下午 1:00 - 下午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