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其音聲 得證菩提

何謂觀音法門 ?

所謂的「觀音法門」,從最初的稱唸觀世音菩薩聖號,乃至到究竟悟道的觀音耳根圓通,這些都算是「觀音法門」的修持法。但就其宗旨,觀音法門就是「觀其音聲,得證菩提」的一個法門!這個「觀音法門」的訣竅,簡單地說,就是藉由修行的過程,不斷去「返聞」,繼而「證入不生不滅的聞性」。就其綱要而言,「觀音法門」體現在自修的部份,就是以「返聞」為本體,而「觀音法門」反應在度眾上,其實就是離不開以「慈悲」為主軸。

先就返聞來說,遠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祂老人家早已在《楞嚴經》中揭櫫了觀音法門的殊勝,所謂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可見觀音法門是最適合娑婆眾生修持的法門,而佛陀本身四十九年的度眾生涯中,遇境隨時「返聞」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在《四十二章經》云:有人聞佛道守大仁慈,以惡來,以善往,故來罵。佛默然不答,愍之癡冥狂愚使然。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實禮如之乎?」曰:「持歸。」「今子罵我,我亦不納,子自持歸,禍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追形,終無免離,慎為惡也。」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污天,還污己身;逆風坋人,塵不污彼,還坋于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也。」

這些都是佛陀度眾時,因「返聞」而衍生的般若智,又如佛世時的優婆先那比丘,遭蛇咬傷卻面不改色的修行;金代禪師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公案;金山活佛頭頂糞桶無罣礙的觀自在

這些都在在說明了:「人生要學習的,不是要我們去分別境界的好與不好,而是在面對好與不好的當下,我們內心生起的是怎麼樣的一個見地」,如此的「返聞」功夫。

觀音法門是隨處可修的法門,它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曾有很多大德認為,佛教不應只是被歸類於宗教,因為宗教只是生活外的另一部份信仰,而這類的信仰,又很容易被人誤認為迷信,所以佛教唯有真實並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點滴裏,才易被大眾普及與接受。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曾說:「如果單單只是讓人記得你做了什麼還不夠,除非你能讓大家的生活,因你而改變,才算真正的作為」,其實不分時地「自力返聞」的「觀音法門」,正是普羅大眾可以學習的一個妙法,重點是大家認不認同這樣的妙法,對生命是有其提昇與價值。

自證層面:

一、靜中養成:
以《普門品》、甚至任何有關觀音的經典以及六字大明咒及大悲咒為依止,為修行一門深入的功課。在持咒過程,務必達到「口出、耳入、心聞」的功夫,由一心稱名到一心不亂的境地;在誦經過程,務必心性柔和,方能契入觀音佛祖「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願海。

二、動中磨練:
每個學習者,凡事都要返聞自性,內觀修行

如中峰國師所云:「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凡事要瞭解:「人生要學習的,不是要我們去分別境界的好與不好,而是在面對好與不好的當下,我們內心生起的是怎麼樣的一個見地」,這就是返聞自性。

度眾層面:

一、靜中養成:
我們要了知諸佛度眾不有因緣,無由垂範的原則,所以凡事不刻意攀緣,但遇緣遇境即要體現「無私」的慈心悲願,亦要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無分別智,才能圓滿地度眾。

二、動中磨練:
從表相上來看,只要任何的妙法,在解決眾生任何的疑問時,有達到「對症下藥」及令眾生感受歡喜(慈)及得到救度(悲)的慈悲覺受,這都算是觀音法門。

總之,在度眾的過程裏,一個修行者本來就要有無限的慈悲,無限的包容,無限的智慧,無論在任何的時空裏,處理任何的事情,都必須是在心平氣和,必須要在理性及智慧生起的狀況下來處理每一件事情,那麼事情就能夠達到一個圓滿的程度,如果真能這樣學習,這才是真正的力行「觀音法門」!

即將開始的活動

2024供養釋迦牟尼佛獻供大悲懺法會

5 月 4 日(週六) @ 上午 10:00 - 下午 12:00

2024年5月眾姓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5 月 5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

2024年5月善根增長、消災解厄大悲懺法會

5 月 18 日(週六) @ 下午 12:00 - 下午 2:30

2024年6月眾姓慈悲藥師寶懺法會

6 月 2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