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佛修行一定要吃素嗎?」的問題,相信老佛教徒一定是百分之百的肯定及贊成。甚至說這是佛制戒律,其實先撇開吃素與修行的問題,吃素對人體而言本來就是一件好事。

因為人類的生理構造與消化系統不同於肉食動物的結構,肉食動物(如老虎、獅子等)的消化系統都很簡單而短小,大約只有身體長度的三倍,由於肉類腐敗的速度很快,若在體內停留太久將會毒化血液,而人類基本上與果食動物(如牛、羊等)的構造很像,牠們的皮膚有數百萬的毛孔以供流汗之用,也用臼齒來磨碎咀嚼食物,而牠們的腸子是身體長度的十二倍,以便慢慢消化水果與蔬菜,從我們的生理構造來說,人類是適合吃素的。

至於「吃素」是否有佛制戒律的明文規定,這可能還需考證,但就現有戒律而言,從釋迦牟尼佛「因地制宜」所定的聲聞戒、菩薩戒乃至南北傳的律本中,卻沒有辦法找到這條「修行一定要吃素」的戒律,甚至連現今在家眾所受的菩薩戒條中,也沒有這樣的明文規定,最多只在《優婆塞戒經》中談到一條:「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養三寶,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既然如此,為何感覺上現在受菩薩戒或學佛修行一定要吃素呢?

這個就要從兩千六百年前的佛世時說起,因為佛陀要求弟子們取得飲食的方法,是以「次第乞食」,即是以一家一戶乞討的方式,獲得食物,而不能要求食物的內容,所以第一家信徒布施你葷食,你就得吃葷,而不能要求吃素,第二家信徒布施你素食,你也不可以要求葷食。所以佛世時,佛弟子沒有要「吃素」或要「吃葷」的問題,因為主權不在佛弟子,而是看信眾供養何物,他們就食用何物。

也因佛世時並未硬性規定弟子一定要吃素,故依常理、依信眾平時飲食的習慣上,還是以葷食為多,所以也讓大家以為南傳國度的法師,都是吃肉的、都是食葷的,其實這是不對。我曾住泰國三年,就知道有些泰國法師也是堅持吃素的,但不管如何,這吃素或吃葷的問題,並不會造成佛世時,乃至現在南傳法師們的困擾,因為他們自認為:我們吃的食物,是「法的食物」(佛陀要他們次第乞食),是「律的食物」,是「戒的食物」(僧團所訂、佛陀所制的食物)。

所以吃的問題上,對於這些南傳法師,並不會造成困擾,而且修行能否證悟,與吃素或吃葷是不能劃上等號的,不是說你吃素,就會早日成佛,也不是說你吃葷,就罪業重大,因為「吃」的行為,只是為了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需要,所以佛門「食存五觀」中說:「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可見吃什麼東西不是重點,而吃飽了,有力量修行、禪定、度眾才是重點,否則釋迦牟尼佛本身也沒有刻意吃素,祂為何會成佛呢?歷來多少成就者,他們也都沒有茹素,為何會證悟呢?重點在於「心地」上的用功,而非表相上的執著。

既然吃素吃葷不是重點,佛陀也沒有吃素,戒律也沒有明文,那為何北傳的我們一定要吃素呢?

談到這裏,就要說說佛教北傳菩薩道、大乘的思想,因為大乘經典中一再說明「吃素的重要」,在佛陀大乘菩薩思想的教法核心中,「慈悲」是個重要的課題,許多經典的精髓都離不開慈悲的闡揚。所以「素食」觀念的產生,基本上也是以「慈悲」思想為前提做出發的。所以佛陀在《梵網經》中說:「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

另外在《涅槃經》中,佛陀亦說:「夫食肉者,斷大悲種。」當然大家要說這也是戒啊!只是沒在以大迦葉上座部為主的戒律中,明言的記載下來,當然這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我們現今只能用律本所載來依據,誠如我所言,在出家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及在家六重二十八輕菩薩中,真的沒有找到這條「修行一定要吃素」的戒律。

那為何現今北傳的法師及受菩薩戒的老菩薩,好像都非要吃素不可?這就要談起一個人,他就是梁武帝蕭衍。梁武帝對佛教的貢獻無與倫比,尤其他與達摩祖師的公案,更是膾炙人口,然而他更是現今我們為何要吃素的關鍵人物。

因為早在梁武帝之前,僧人的水平已是良莠不齊、葷腥不忌,故宿世善根的梁武帝便祈求當時寶誌禪師等高僧,為其傳授菩薩戒法,感嘆的是,此時離佛世已遠、戒法不明,故此「菩薩皇帝」便親手書寫了一篇「斷酒肉文」,以彰自己身為菩薩皇帝之表率,也因在那封建威權的制度下,中國的出家人與學佛者,不約而同的認定了這條沒有成文規定的「吃素戒」,加上北傳大乘菩薩道「慈悲」思想的宣揚,有了現今這條「無形的吃素戒」

然而西藏的喇嘛,本屬漢地,也需吃素,但因天寒地凍,蔬果不易生存,而也獨樹一幟地形成另類不是吃素的漢地修行人。所以經過了這長期的時空環境及風俗民情等因素,已經形成了北傳法師一定要吃素,而南傳法師好像都是吃葷的現象。但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南傳法師對於戒律的堅持,佛制弟子要過午不食,所以他們一定要如此遵行,但相對北傳的我們,除非是以持戒律為主的道場或是在受戒期間,否則我們比較不堅持過午不食這條佛戒!

故產生了南傳法師一定要持過午不食這條戒,但不一定吃素,而北傳法師一定要吃素,但不一定要過午不食的兩種方式。所以有關吃素問題,扣除地域環境問題、悟道律己問題、慈悲清修等問題外,那學佛修行是否一定要吃素呢?

基本上我們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說:
第一,修行與要不要吃素,不能劃上等號的,這是從表相上去講的!

第二,既然是修行,所有的一切貪著欲望都要捨了,更何況是食葷腥的欲望,怎能不捨呢!

當然也有些問難者,會刻意找佛教的問題,例如說出家人雖然吃素,但這些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吃它們,不也是殺生嗎?

其實從佛教的立場及說法,皆以「有情眾生」為主。因為有情眾生,是指有情識狀態而言(如十法界眾生);而無情眾生,是指沒有情識作用而言(如山川大地桌椅等)。無情眾生具有法性(法爾如是性),而有情眾生除了法性,更重要還具備了佛性(成佛的可能性)。

而植物類的眾生,它們雖具有生命現象,但這樣的生命現象,還不足以構成它們能夠「成佛的體性及情識」,所以它們被稱為「非情」(即非有情也非無情),也因為它們沒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當人類食用它們,在佛教的立場而言,並非食用到有「情識」的眾生,故不算是殺生!

這個吃素的問題,其實對佛教的思想、對生態環境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心地觀經》裏曾經提到上報四重恩的觀念,四重恩即是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及眾生恩。大家若能素食,自然減少殺戮,不殺即是報眾生恩。佛陀認為一切眾生無始劫來與我們皆有甚深的因緣

故《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受生」。所以說六道眾生皆有可能是我們累劫的父母,所以古德有云:「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姓,只為別形軀」。

而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中談到:「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又說:「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可見不論是為報眾生恩或父母恩,不但不能用殺害眾生來祭祀鬼神這種作法而獲益,反而會增加亡者的罪業。唯有以素齋供眾,廣行布施,方能令存亡獲利,所以「吃素是報恩的表現」。

另外,「素食是生態的保護」,近年來由於野生動物逐漸的瀕臨絕種,已經危害到全球的生態平衡與保育。然而究其緣由,野生動物的慘遭殺害,皆是人們貪求口腹之慾的結果。以一個國家的形象來說,人民若為貪婪口腹之慾,而殺害野生動物,或因希求象牙、虎皮及犀牛角等利潤而致動物於死,皆會招到全球人民的不齒與唾棄,而引以為笑柄。

由此可知素食的倡導,對人類來說是百益而無一害的,素食的推行是當務之急的政策,難怪古德曾說:「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當然現在台灣乃至全球,素食的風氣如雨後春筍般的興盛起來,遠超過佛陀時期弟子們吃素的習慣,還有很多的「養生素食」、「健康素食」,現在吃素的,反而是高品味的享受,素食的昂貴也不亞於葷食,雖然大家吃素多數是為了健康長壽,乃至是為了瘦身,這與佛教吃素以慈悲為立場的出發點不同,不過看到素食的興盛,身為修行人的我們也樂見其成!

對於這個「學佛修行一定要吃素」的問題,我們再一次的重申。
第一,修行與要不要吃素,不能劃上等號!
第二,既然是修行,所有的一切貪著欲望都要捨了,更何況是食葷腥的欲望,怎能不捨呢!

閱讀更多有關“探究生命之光”

學佛修行一定要吃素嗎?

對於「學佛修行一定要吃素嗎?」的問題,相信老佛教徒一定是百分之百的肯定及贊成。甚至說這是佛制戒律,其實先撇開吃素與修行的問題,吃素對人體而言本來就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拿錢蓋寺廟而不蓋醫院呢?

這是一般人常會遇到的問題,當然我覺得碰到這樣的提問,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的。但如果今天發問的對象,是你有心要度化或者是你的親友

唸經的目的是為什麼?

在《景德傳燈錄》卷四中,禪宗四祖道信大師曾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意思說世間的一切事,全部存乎一心,所以當我們想要唸經

「地理風水」到底重不重要?

這個問題要討論起來,範圍實在太廣了,就一個解脫者來說,其實當他能夠契入整個宇宙的能量,也就沒有因生滅現象而產生所謂的地理風水等問題。

供佛時需不需要以開水供佛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多數的寺廟法師,可能都會認為「供水」如此的行為,只是「表法」之用,水只是一個清澈之意,尤其諸佛菩薩早已成就了佛道,哪需要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