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答

佛學問答2020-08-01T13:46:18+08:00

開示擷錄 問答釋疑

佛經即是佛陀講的話,而這段話是祂與啟問者的問答錄,而此問答錄勢必能夠讓當機眾感受到心開意解及離苦得樂,甚至提昇超越的目的,這麼說吧!佛經就是兩千六百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在不同的時空因緣點上,面對不同有形無形的僧信二眾及十方法界眾生,提出深淺不同程度的問題,而佛陀當下觀機逗教回答令他們感到離苦得樂、提昇超越以及法喜充滿的方法,是為佛經。

從這個面向來理解時,我們可以知道佛經的重點在於「觀機逗教」、「因病予藥」,而其作用必有令發問者達到心開意解或離苦得樂等解決問題的作用,這才是佛經最大的功德,因為佛經是佛陀開給修行人不同修行狀況下的「遊戲規則」或說「教戰手冊」。因為讀了佛經,若沒有達到離苦得樂或解決問題的功效,那佛經也只是淪為束之高閣或金科玉律的經卷寶典而已,因為佛經不是只有讀誦而已,而是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用在生活上,甚至是非常順手及好用,乃至遊刃有餘才對的,所以我才說,但如果沒有對症下藥,其功效有限,大家想想對否,藥王李時珍所記載的《本草綱目》,想必每種藥材都有它的珍貴及用處,但如果我們無法對症下藥,吃了再多、再好、再昂貴,一樣於事無補,一樣功效有限,而誦經的道理也是異曲同工的。

有鑑於此,開山祖深和尚整理出歷年來信眾所提出的問題,作為答覆,也將此問答錄整理成書“大樂之乘”,出版於2013年。

請問師父,在寺廟中信徒對於哪些「建言」的話該講,哪些「是非」的話不該講,該如何的拿捏,才不致犯因果呢?2019-06-04T23:23:42+08:00

做任何一件事情,端看當時的初發心是什麼。如果有一件事,信徒在彼此的傳聞過程,他們是用一個漫不經心,是為了看熱鬧看笑話,是為了自私自利,是為了攻擊別人,那麼彼此在僧團中種種語言上的批評,那麼當然這個就是屬於「是非」。

但是當一個道場,私下有任何的音聲,聽到的人他並沒有向任何人說明,而且他不是當事者,更沒有出自私心,而是直接來找主事者做種種的陳述及建議時,他的發心是為了道場更好,那這樣子就算「建言」。當然這部份,就看信徒本身如何用智慧去分辨!原則上,縱然知道別人怎麼樣,但不去做信徒與信徒之間訊息的傳遞、討論與批評,但是發現對常住有所危害的言論及事情,儘量能對主事者,如住持或當家等,來作一番陳述,或許對這個事情,還有個補救的餘地。

請問師父,大家都希望都能夠學習正法,但以信眾的層度,是沒有辦法分辨這是正信的道場,正知的法師,正見的法門,怎麼辦呢?2019-06-04T23:23:21+08:00

這個問題,範圍太廣了,絕對不是三言兩語有辦法說明清楚的。每一個人在多生累劫,他在今生當中,所有的一切行運及過程,都一定是過去世所累積的一切善惡種子及因緣的浮現,而注定了他的人生旅程。

當然每個人在八識田中有無數的善,也有無數的惡,那就看他在接觸的當下,內心所浮現的是什麼樣的種子。這個問題,實在沒有辦法在短暫時間裏回答,因這層面實在太繁雜了!頂多只能信眾們自己去認定,當寺院、法師所給他的是「合乎倫理的」、「合乎正常的」、「合乎自然的」、「合乎慈悲的」、「合乎柔軟的」、「合乎所有一切三法印及八正道的」,那麼這個當然就是真的正法!

請問師父,是否度化眾生,就應給他最好的法義,還是應該「佛度有緣人」呢?2019-06-04T23:22:55+08:00

諸佛菩薩應跡娑婆度化眾生,與每個眾生的因緣,本來就有親疏遠近,而這「親疏遠近」,不是在於諸佛菩薩的分別,而是在於眾生對諸佛菩薩的信心,到底具足到什麼樣子的程度!

如果眾生能夠身口意三業的依止,在諸佛教導的各種方式下,他都是深信不疑的!更重要的是,不管最終他的祈願成與不成,都不會影響他對菩薩的信心,如果能這樣,那佛菩薩一定會盡全力,來教化弟子、來為弟子排憂解難。

但是如果眾生信心不具,不但對諸佛菩薩所教之法產生懷疑,而且可能還生誹謗,鑑於此,諸佛就不會教授他們各種方式,只能加持他們而已,因為這即是「佛度有緣人」的詮釋!

請問師父,從佛教的立場,我們也有可能與佛陀一同修行過,但為何祂成佛了,我們依舊輪迴生死?2019-06-04T23:22:36+08:00

這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就諸佛菩薩與眾生彼此間最大的差別,乃在於生生世世當中,諸佛菩薩只要生起一份善念,祂勢必擇善固執、克服萬難去如實執行。

而眾生之所以輪轉,就是因為常常生起一個善念,馬上又被世間一切的六塵境界而影響,所以善念馬上就消失了!

請問師父,眾生難免會因自己所遭遇的困境,而去寺廟抽籤詩,但有時反而是更不好的籤詩,我們該如何面對?2019-06-04T23:22:18+08:00

只要是有諸佛神明正靈主持的寺廟道場,基本上經由擲筊所賜予的籤詩,必有其涵義指示。

但就一個修行人而言,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去分辨籤詩的好與不好,而是當我們在好與不好當中,我們的內心生起的是怎樣的一個見地,才是重點!

請問師父,修行應以放下解脫為究竟,但世間資生之事,如果沒有「身安」,何來「道隆」?這該如何拿捏呢?2019-06-04T23:22:01+08:00

任何事情,「本末」本來就要分清楚,本來就要非常明確!在「本」上,總希望眾生能夠依止在佛法上,能在修行的領域裏,更加地精進、更上一層樓;但是並不代表有「本」,就沒有「末」。

至於「末」就是指每個眾生,在生活上所需,或在事業上、在各方面的需求,縱使如此,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一樣還是依止在正法上,依止在因地及心地上,去解決這一切的問題。

絕對不是祈求諸佛神明,讓眾生在事業或求財上達到「無中生有」的目標,而是當眾生有如此的需求時,大家還是要學習從根本的「布施」及「發心」上著手,而去真正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請問師父,在佛前禮佛感受到莫明的慈悲及柔和等等,是否就算是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2019-06-04T23:21:44+08:00

每個人的佛性都是具足的,因為時空上的交集,諸佛菩薩會善觀一切的因緣而給此人加持,但若此人本身,沒有從他的自心生起柔軟與慈悲,他又如何與諸佛菩薩相應到所謂的柔軟與慈悲呢!

請問師父,中國大陸多數的寺廟,不知什麼因素,好像都不開燈,這樣好嗎?2019-06-04T23:21:24+08:00

對眾生來說,這或許是種煩惱,但對諸佛菩薩而言,是無罣礙的,但就一個莊嚴的道場來說,本來就應該要燈火通明,因為燈火通明代表著「光亮」及「陽氣」。

那麼來此禮佛及做佛事的眾生,就可以接受到這份光明,雖然這份光明是來自人工電力的,但在它的意義、在本體上,也代表著無數的佛光與能量。

只是主事者不懂,只想著如何來節省這些開銷而已!所以相對的,也沒有辦法去呈現出一個佛堂、一個大殿的莊嚴度!

請問師父,法會時不是牌位一立,眾生就可以來到現場嗎?為何還需點一盞燈,眾生才會來到這個壇場呢?2019-06-04T23:21:06+08:00

若要細論,一盞燈就如同光明,燈就是代表光明,那麼光明就具足了所有的一切功德,也就是說它既可以去加強亡者的能量場,甚至包括生者也是一樣。

再則它可以幫冥界眾生引路,而且它也代表著一份的福德資糧,同時它也有照亮昏暗的作用,所以它(燈)本來就具足所有的一切功德力,否則為何佛門常說「供燈的功德」是如此之大呢!

如果我們的親人或歷代祖先尚在冥界受苦,是否一旦他們找上我們,就會附著(卡)在我們身上嗎?2019-06-04T23:20:44+08:00

不一定!會卡上身的,第一就是冥界眾生本身急需得到救渡,所以他在很茫然的過程裏,他會附著在人的身上,但是這類的情況,只要您給他足夠的功德,他很快就會離開!

至於沒有卡上身的,可能會示現在夢裏,或跟在親人身邊,等待什麼因緣,好讓他的親人,知道他的存在,然後幫他做種種超度的功德!而一般如果卡的很深或常住人身的,可能造成當事者種種精神的異常或重大莫明疾病的產生,那麼這一類,勢必與此人本身有很深的冤業,才會有這樣的狀況產生!

請問師父,有關《般若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義?2019-06-04T23:19:38+08:00

由於一般人,能夠看到的只有色相的部份;但是一個修行者,一旦證得空性,當他進入空性的過程,並不是一切的色及形相都沒有了,這些一樣是存在的,所以說「空即是色」。尤其當他進入空性以後,他了知所有的一切,以及了知「色」與「空」本身是無二無別的,所以他不會因為「色相」而心存執著,產生罣礙,所以才會說「色即是空」。

另外「色即是空」與「空即是色」,絕對都必須要依實證而有如此的領悟及境界,只是你必須要先去實證到了「色即是空」的境地,才能更進一步去瞭解「空即是色」的道理,這是有次第的!所以這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內涵,可從「凡聖之分」、「次第之別」、「修證真諦」三方面來體會:再則「色即是空」也可說是「全相即真」的同義,而「空即是色」,也算是「真空生妙有」的奧理。

請問師父,有關佛門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兩句話有何不同?2019-06-04T23:19:16+08:00

這兩句話是依著不同的狀況及境界去說的。所謂「無緣大慈」,是指諸佛菩薩面對所有的眾生時,祂對所有的眾生,已經沒有任何的分別,祂不會去分別這個眾生與我有緣或無緣乃至親疏遠近,在面對這些芸芸眾生時,縱使是碰到無緣的眾生,諸佛菩薩還是一樣展現祂的慈心來度化眾生,盡量滿眾生所願,給予他們的所需(慈及自度)這是「無緣大慈」的境界。

而「同體大悲」是指諸佛菩薩了知到祂與眾生本自一體的真理,所以當諸佛在度化眾生時,祂感同身受到眾生的一切苦難,所以以祂悲憫眾生之心與眾生欲求救贖的心,在當下產生一份感應道交而去救度他們(悲及度眾),這是「同體大悲」的狀況。

請問師父,有關永明延壽大師在《宗鏡錄》中說到:「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這即是「神通」之意,該如何解釋呢?2019-06-04T23:18:58+08:00

所謂的「神」,指任何的一個神識(或靈識),他透過修行的過程,可以達到神識凝聚的能力,及能夠了知空性的境界,在這狀況下,他的「神識」也慢慢進入了他原本的智慧源中(如來自性)。也因為如此,他慢慢地也能了知到宇宙間一切現象的變化,所以他的「神」識就到達了「通」(通暢、通徹),或說接上了能通達宇宙萬有之間一切訊息的能力,所以叫「神通」!

請問師父,有關《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是什麼?2019-06-04T23:18:38+08:00

最簡單的詮釋,所謂「妙法」,就是宇宙間最高深、最絕妙的正法,那麼「蓮華」本身即是蓮花之意!「妙法為因,蓮花為果」,即依止在妙法,而修證佛果的這部經,即是《妙法蓮華經》最簡單的解釋。

而《普門品》只是佛陀講到這一品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角,宣說菩薩在娑婆世界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一切德行。所謂的《普門品》,即是「普遍在一切法門的這一品」,即是在修行領域裏,不管任何的修行者,他都離不開慈悲喜捨,都離不開這自利利他的法門,所以叫做《普門品》」。

還有另一個說法,即《普門品》是因為菩薩的救度,普遍地開啟了所有一切救度眾生的門路(方法),這也算是《普門品》」!

請問師父,《普門品》的重點是什麼?2019-06-04T23:17:50+08:00

我們所知的觀世音菩薩久遠劫早已成就佛道,名為正法明如來,其法身常處在常寂光淨土,但因一念悲憫娑婆世界所有受苦眾生,故又倒駕慈航應化在這個娑婆世間裏,也藉由釋迦牟尼佛的講經,而宣說了這部《普門品》!

其實《普門品》的重點,只是釋迦牟尼佛在告知法華會上所有聖弟子們,早在釋迦佛未成道以前,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的因緣,以及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所有聞聲救苦的事蹟與悲願,也藉助《普門品》的流傳,讓所有娑婆眾生,能夠明白有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與他們同在!

《金剛經》中常提到一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什麼意思呢?2019-06-04T23:17:34+08:00

自古以來,所有的經典,就是以《金剛經》為先賢大德們注解最多的一部經,因為它本身講述的是空相的問題,所以每個人各自在領悟的境界,各自去發揮他們所得到的心得。

這四句話最簡單的詮釋,所謂的「我相」就是,去除掉對自身的一切執著。而「人相」,即是對於自身以外的眾生,去除一切的執著。「眾生相」就是在度眾的過程裏,甚至連眾生之相(如三輪體空)都要去除。而「壽者相」是指,所做的一切,包括時間及空間,都要去去除。

請問師父,「明心現性」是什麼意思?2019-06-04T23:16:42+08:00

是心可為眾生,是心也可為佛!當是心平等光明時,是心因透過種種修證,呈現光明的時候,那麼自然而然就會現出它原來的湛然本性!當然這要真論,範圍是很廣、很長的!至於兩者的差異,明心與見性是不一樣的,它是有次第的,一定要先明心,才可能見性!明心是屬於修證部份,而見性是屬於果德部份!

請問師父,有關性命雙修的「性」與「命」該如何詮釋?2019-06-04T23:16:18+08:00

「性」就是一個恆常的真體,「命」就是一個短暫的生命體!「性命雙修」就是必須在短暫的今生當中,進入永恆真如的性體之中!

請問師父,《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有關過去及未來之心不可得,這很好理解,但修行不是要把握當下嗎,為何還說「現在心不可得」呢?2019-06-04T23:16:02+08:00

整部《金剛經》所講所立的宗旨,無非是「空性」!既然入了空性,自然在三界當中,它就是一個「空」的現象!所謂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指的都是我們的意識狀態,都是相上的,而不是本體的。若要論到本體,本來我們進入了空性,就是三心了不可得的!所以我們就不需再用意識去分別,為何「過去心及未來心是不可得」,但「現在心為何也不可得」的問題了!

《普門品》中曾說到觀世音菩薩對於無盡意菩薩,解「頸眾寶珠瓔珞」的供養「不肯受之」,等到釋迦佛的勸請後,才接受了這份供養,這是何等深義?2020-07-11T10:46:21+08:00

修行層次愈高的修行人,愈重諸佛禮數、愈懂主從分寸。在兩千六百年前佛陀的講經會上,釋迦牟尼佛是主事者,觀世音菩薩及無盡意菩薩等大菩薩都只是副主事者,當無盡意菩薩想供養觀音菩薩時,身為副主事的觀音菩薩竟然客氣的「不肯受之」。

第一:因為觀音菩薩不是主事者,所以不好意思在此喧賓奪主。第二:因為觀音菩薩認為主事者釋迦佛,並沒有開口要他接受供養,在禮數上祂不肯受之,所以等後來釋迦佛要祂接受時,觀音菩薩才接受這份善緣。第三:因為在觀音菩薩的內心,認為縱使是供養,還是要以在場主事的釋迦佛為主,否則主從不分,就是失禮,故不肯受之!

所以經文後當釋迦佛要觀音菩薩愍諸四眾天龍而接受供養,觀音菩薩又馬上借花獻佛地供養了釋迦佛及多寶佛,也為後代的我們,示範了一堂主從分明的禮數之教。

請問師父,有關禪坐、禪修、禪定三者有何不同?2019-06-04T23:14:48+08:00

禪坐是一個人一種修行行為的相!禪修是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付諸行動的一種行為!禪定是當一個人付諸修行、過程、行動的一個結果!

請問師父,「入定」是指做任何事情當下的專注力,那如果有個人說他在賭博時也很專注,那是否也算入定?2019-06-04T23:14:27+08:00

「入定」只是一個名詞,是在那個剎那當中,所形成的一個狀態(它是初步踏入空性的一個領域及階段,而非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而就定境本身,從佛法的立場,當然指的是入「正定」而言,若是有人能專注地賭博,這也算是「入定」,只是它是屬於入「邪定」!

是否只要「專注」,就算入定,還是一定要在禪修當中獲得,才算入定?2019-06-04T23:14:00+08:00

「定」不一定是在禪坐或禪修當中所獲得的。所謂的「定」,是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當下,能夠完全入到你做事當下的那個專注力,那麼,那個狀況就叫做「定」!

簡單說,當我們做任何事,當下的專注力,就是「定」。包括主法和尚在法會過程裏,能夠專注地隨文入觀,達到觀想成就時,那也是一個「定境」!當然定境本是千差萬別,更有正邪深淺之分,佛門所謂的「入定」,是指「入正定」(也就是「三摩地」而言),當能入到此定境之中,那一切都是包羅萬象,一切也都是無二無別了!

請問師父,佛經上的大菩薩,都不是胞胎之人,如《藥師經》中所云的曼殊師利,即非我們陽間的人是嗎?2019-06-04T23:13:34+08:00

沒錯!曼殊師利是《藥師經》中佛陀所說像法時代,由文殊師利菩薩的法身化成的一個化身,即曼殊師利,而來到釋迦牟尼佛的講經會中,所以曼殊師利是文殊菩薩的一個無形化身來到講經會上的!

請問師父,為什麼無情的舍利子會長大呢?2019-06-04T23:13:16+08:00

舍利子,本來就是修行者生前修行成就的一個證明,它與法是無二無別的,所以它本是不可思議的,那麼既然是如此不可思議之現象,自然無法用任何理由來詮釋!

請問師父,一旦證入空性,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皆同一時,該如何詮釋呢?2019-06-04T23:12:59+08:00

在宇宙當中,所有的一切,皆具足它的體、相、用!在相上是千差萬別,種種不同,這個「相」,它本身就包涵了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但在它的本體上,卻是一如的!所以當我們說契入那個空性點,實際上是契入了它的本體,也因為契入了那個本體,所以能顯現出來這所有的一切相。在相上,一定有它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有生滅);但在本體上,那個空性點上,它是沒有過去、現在及未來(是不生不滅的)!

請問師父,為何我們聽到很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卻少有他方佛國諸佛如來宣說的經典?2019-06-04T23:12:02+08:00

因為我們是人,在人的世界裏(南贍部洲),歷史上只有釋迦牟尼佛是唯一成佛的,所以祂講的一切法,經過後人的結集,而成為現在的經典!

但是其他的諸佛,並不是在人世間成佛的,皆是在他方國土成就佛道,所以諸佛的經典都是在他方國土,而人世間是看不到的!就說觀世音菩薩,祂也不是在人間成佛的,祂是在宇宙當中的某一個星球成佛的,至於觀音菩薩的三大節慶,都是後人為感念菩薩救度眾生的種種事蹟與悲願,遠古以前就約定俗成而訂下來的。

請問師父,「神」和「仙」有何差別?2019-06-04T23:11:41+08:00

世間的修行者,因為他的願力,及他生生世世所執著的點,和修行的方向不同,所以在靈界的眾生中,也有不同的等級及願力。有的眾生,他修行到某種程度,他願意來職掌「人間」或「冥界」乃至「靈界」的職務時,他就有官職及任務,也就是所謂的「神」。至於「仙」呢?他也是個修行者,只是他不去領受任何職務,他是逍遙自在的、無拘無束的,他是雲遊四海的,這一類的一般稱為「仙」。

常寂光淨土與實報莊嚴土的差別在哪裏?2019-06-04T23:11:20+08:00

在常寂光淨土裏,一切湛然光明無形無相,更是佛佛道同等無差別,但因為每尊諸佛如來都有祂各自修行所累積的一切福慧資糧,所以當祂所展現是報身時,或是所依之華嚴世界乃至諸佛淨土等報土,猶有形相。

諸佛如來會因祂的福慧資糧,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淨土世界,如彌陀淨土或琉璃淨土等,它還有個相狀,只是這是諸佛如來多生累劫真實修為,所感得無形界中最莊嚴的淨土,故說「實報莊嚴土」,但如果已能證入空性的修行者,他們在入定的狀態,依舊可以觀到這個無形世界的莊嚴實質體,這也是「空即是色」的妙用。

什麼是陽界?什麼是冥界?冥界到底包括六道的哪一道呢?2019-06-04T23:10:58+08:00

其實陽界就是我們人世間,所謂能量場是正的。在質量上來講,它是屬於比較清明的;清明的就是代表陽界,晦暗的就是代表冥界。而陽界與冥界只是對立的名相,如果真的細論,冥界包括了地獄及餓鬼兩道!

請問師父,有關佛、法、僧三寶都很重要,但有人說,「法」代表真理,所以「法」才是最重要的,對嗎?2019-06-04T23:07:37+08:00

依其宇宙觀的角度來說,「法」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為「法」就是自然,「法」就是宇宙中的真理,它是代表著恆常不變,至於「佛」,示現在娑婆世界,也都尚有生滅的示現,那麼「僧」也必須依止在「法」上,去做種種的修持及自利利他的一個傳遞。

基本上「佛、法、僧」三寶三者密不可分,「佛」是以「法」攝「僧」;而「法」聯繫「佛」與「僧」;而「僧」則代「佛」說「法」。所以如果以這三者來分高低或重要性,當然還是以「法」為最重要的!

請問師父,諸佛菩薩有五十二階位層次高低之分,是否修行層次愈高的諸佛菩薩,愈以「法」來度化眾生呢?2019-06-04T23:07:12+08:00

「法」的本身有深有淺,縱使是不同層級的菩薩,祂度化眾生的基本宗旨都不離開於「法」!但祂所闡揚「法」的層次,關乎於祂自證的境界及與祂所要教導的眾生程度如何,而有差別!

至於每個菩薩與眾生之間的因緣,它用什麼樣的「法」,教化什麼樣的「眾生」,在「教」與「學」當中,彼此在修行的路上能夠更進一層,那麼菩薩的任務也就圓滿了!

請問師父,有關佛陀曾有「十難」現象,很多人以為既然成佛了,就沒有這些非難,所以這是佛陀的慈悲示現,是嗎?2019-06-04T23:06:48+08:00

現今人的確有很多這類說法,那是因為大家可能對於法身、報身及化身這三身的關係還未釐清,就三身而言,釋迦牟尼佛是個化身,祂在娑婆世界所遭遇的一切順逆,本來就是祂自身業力的現前。

雖說有如此的業相,但因為祂的心契入了這法身境界,所以祂的心並不執著於這樣的業相,但並不代表這所有的業相,都只是佛陀為娑婆眾生的種種示現。

法身佛本自清淨,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業相現前的問題,然而化身佛,站在「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立場,這娑婆世界所造作的一切,都是自業自受的結果。至於有人說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病痛是示現幻化的說法,那是因為站在法身永恆無生的立場,來看化身短暫生滅的現象與結果,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差距及出入的。

當然就覺滿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而言,雖然在娑婆行化的過程,都是自業所感的業相現前,但因佛陀所展現的超越行持與知見,同時也達到度化眾生的機會教育,從這樣的立場來看,說佛陀的一切現象是示現的,也是於情於理。

如果化身乃法身悲願所幻化,為何法身不會退轉,而化身會退轉呢?2019-06-04T23:06:17+08:00

法身與化身,打個譬喻來說,法身就如同一條河流的總源頭,化身就如同這一條河流所有的一切支流。總源頭的水源源不絕,總源頭的水永遠不變,但是每一條支流會因為地形的轉變,會因為氣侯的因素,那麼造成它可能產生種種的變化。

每位諸佛如來當祂們證得法身,祂們進入了常寂光淨土,那麼這個法身是恆常不變的,但是在化身的過程裏,或因諸佛一念的悲願,所以幻化一個化身來到世間,那麼應化到世間的這一個化身,祂本身如果一切如法如實,不失原本的清淨,那麼祂在度眾圓滿的過程,祂自然可以回到總源頭裏。

但是有一些化身,因為種種因素產生,有可能停留在娑婆世界,而沒有辦法返回到祂的總源頭(如經云:「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沈,亙古至今而靡間」)。

所以說化身絕對不等於是法身,化身在千百億的過程裏,絕對是隨著因緣的生滅而生滅的,但是法身永遠處在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境界裏,所以這兩者之間有絕對上的差異。

其實每個眾生都具足三身,這三身是何關聯呢?2019-06-04T23:05:51+08:00

從佛教的立場,每個眾生只要能夠進入空性,契合宇宙的本懷,祂就具足了法身!所以非只是諸佛菩薩才有三身,其實每個眾生都具足法、報、化三身。

而法身永遠在常寂光淨土,報身則在華嚴的莊嚴世界裏,至於化身呢?最初一定是由法身起一念清淨及悲心,令此化身輾轉至六道或他方國土利益有情。

這個化身本是千百億示現的,但是每一個化身投胎至人世間時,若祂能不忘修行,能不忘守住祂的清淨意識及法體時,祂在當生壽終之際,自然而然可以再回歸到祂本自的法身世界裏。

但是如果祂沒有辦法守住,經不起外界的誘惑,那麼他就變成單獨的靈識,在六道當中不停不停地輪轉;然而在恆隨生死而升沈的過程裏,如果他能夠遇到善知識,進而聽經聞法、精進修行,只要他能一門深入、持之以恆,他在當生裏一樣可以修得正果,而再回歸到祂本自常寂光淨土的法身世界裏,這就是三身的相互關係。

請問師父,有些佛書上明文,縱使在極樂世界的眾生,也有下墮的可能,對嗎?2019-06-04T23:05:25+08:00

修行是一條長遠的道路及考驗,每個眾生在修行上,想要長養保任是很困難的。除非我們能夠隨時觀照警醒,或是已經證得八地境界,否則只要一個妄念的生起,從極樂世界下降,也不無可能!

台灣已經那麼多寺廟,為何還要再蓋寺廟呢?2019-06-04T23:05:00+08:00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所有一切正統的寺院,它都是佛、法、僧三寶傳承法義的一個場所!而且只要是依止在正法宣揚的任何一個道場的成立,它都是人天盛事。

不同的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也有所不同祂要度化,並且與祂有緣的一切陽界或冥界的眾生;而為了傳承這樣百千年的正法道場,絕對也需恭請諸佛菩薩的雲集降臨,同時也可達到度化人天及冥界有情的雙重作用。並且能夠讓他們想要提昇成就或離苦得樂時,可以永遠依止及安住的一個正法道場。

所以這樣的一個道場,它是要聚集所有一切諸佛菩薩應化世間及度化眾生的一個根據地,它又是要蓋得何等的殊勝、何其的莊嚴,如此才能夠讓一般芸芸眾生,當他們來到這樣殊勝的殿堂,就能在當下生起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心與柔軟心,這絕非在任何一個地方可以達到的功德力,以及能夠生起的殊勝感受,光是這一點,就是台灣為什麼寺廟那麼多,還要啟建寺廟的一個主要因素。

所以不是我們要蓋寺廟,而是眾生感於觀音佛祖種種度化眾生的悲願與感應,大家希望結集這所有的願力及福田,而有一個莊嚴的道場,能夠讓往後的信徒,在參拜諸佛菩薩的剎那當中,去結下更深的法緣,相對地也圓滿發心者的一切福慧資糧及建寺功德。

遠從祖庭東傳到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毘盧觀音佛祖的法脈,在一切的時間及空間裏,絕對有它的必要性及存在性,只是或許在短暫的時空裏,我們沒有辦法詳觀到這一切的發展及結果。但是我們回首看看中國浙江省普陀山這千百年來的興衰歷史,自然不難發現,當每一個興起的剎那,絕對都蘊含著諸佛菩薩應化世間的願心及度眾的使命,這又是何其的意寓深遠及耐人尋味呢!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不同困境與障礙,修行人該如何面對?2019-06-04T23:02:52+08:00

在人生的旅程上,本來就是不斷地往前行,而在每個行的階段及過程裏,所有的因果業力都會現前,我們要學習的是,能夠在每個當下當中,隨順這樣子的境界,而我們的心卻是安住於當下。我們內心清楚地明白這就是一個業力的現前,但我們卻不去執著這個點,因為當我們愈是執著這個點(不管是善或惡)那麼在這個點上,我們只是在八識田中,為往後的生生世世種下更多更多的種子而已!

有些敏感體質的人到寺廟,就會有「靈動」的現象,當事者該如何面對,才不致走火入魔?2019-06-04T23:02:30+08:00

⌈靈動」其實就是「靈魂感動」之意,也就是自己原本的靈識,得遇先天修行上師的一種自然反應,但這些現象都不是修行的重點,只是過去世的種子浮現,對於這樣的問題,當事者:第一、在靈動時一定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才是重點。第二、不管如何靈動,內心根本認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乃至深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深刻涵義。第三、凡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住(貪瞋痴)即易著魔。第四、這是修行及入魔的關鍵,如何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以及如來自性才是重點。第五、佛要成就,魔也要成就,當事者若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上師或善知識指引。

請問師父,有時人世間的問題,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但不一定能夠得如所願,我們該如何面對呢?2019-06-04T23:01:48+08:00

其實當我們凡事已經盡力了,也就可以了!碰到人世間的這些事情,我們要學習在那當下,只要盡力過後,就要學習放下,放下這人生本來就是生生滅滅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如何從「生滅」現象當中,去了知「無生」的真諦!

請問師父,修行的過程,難免會碰到無形眾生的干擾,我們該如何克服及面對呢?身為修行人,逆境既然已經過了,就不要再追究,大家在行菩薩道的過程,本來就要承受一些身體上種種的覺受,該學習是我們的承擔力到哪裏?而不是追根究底的問,是誰加諸在我們身上的?2019-06-04T23:01:30+08:00

身為修行人,逆境既然已經過了,就不要再追究,大家在行菩薩道的過程,本來就要承受一些身體上種種的覺受,該學習是我們的承擔力到哪裏?而不是追根究底的問,是誰加諸在我們身上的?

請問師父,在修行的過程,可能愈修愈清淨時,愈能感受到五濁惡世及眾生的穢氣,這是很不舒服的覺受,該如何去超越呢?2019-06-04T23:01:05+08:00

從修行的立場,「不捨色身,如何成就法身」!或許在不同度眾因緣的生起,我們難免要承擔一些眾生的業力及病痛,但這也只是色身上的損傷而已,就如同蛇一次又一次的蛻皮過程,最終才能化為龍形,所以不需太罣礙身體上的種種覺受,藉由這些覺受,也只是我們成就道業的一個過程而已。

請問師父,一個修行人在今生自修及度眾過程,不斷地努力,是否就可以回到諸佛的境地?2019-06-04T23:00:37+08:00

修行本來就是一場自利利他的接力,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去成就一切!一般人多處於世間上的弘化,但當在弘化的過程裏,還是要學習如何安住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契入到空性中,如果在每個當下,都能學習及具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自然也就可以證得一定的果位了!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真正的開智慧?2019-06-04T23:00:18+08:00

基本上,大家可以多閱覽經藏及聽經聞法,至於開智慧,不是由菩薩或由某個人來為你開,而是你在閱覽群經及返聞學習當中,自己開啟了自我的智慧的!

所謂「情不重不生娑婆」,但修行人不能放下情執,又是無盡的六道輪迴,我們該如何學習及自處呢?2019-06-04T23:00:02+08:00

其實久遠劫前,我們可能都是諸佛菩薩身邊最親的一批弟子,奈何我們當時一念之妄,致使流轉至娑婆世界,一世又一世的輪轉,所以每個人也在今生當中,承受著各各不同的業果。

諸佛菩薩之所以來到東土,就是要接引度化與菩薩有緣的弟子,在諸佛的內心深處,最希望的就是,當我們今生因業力的現前,而有事相果報的產生時,能藉助事相的發生,大家學習用一顆「超越的心」,以及「無比的智慧」,度過每一個難關!也希望藉此逆境的產生,讓自己不斷去提昇及了業,而當今生壽終之後,真正能夠回到諸佛菩薩的身邊!

人生在世,有時碰到的困擾及無明,真令人難以面對,甚至想要逃離這個境界,就修行而言,該如何面對呢?2019-06-04T22:59:36+08:00

世間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碰到事情,逃避責任;一種是碰到事情,選擇面對;逃避責任的人,從短暫時間裏看,好像佔到便宜。面對問題的人,從短暫時間裏看,好像感覺吃虧。但是透過時空的輪轉與交替,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觀的!

請問師父,《法華經》中佛陀曾告訴舍利弗:「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裏所講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該如何解釋?2019-06-04T22:56:32+08:00

開」就是開啟,開啟眾生的智慧,讓眾生能夠瞭解一切諸佛的知見;「示」就是示現、展示、表明,當佛陀為講的一切法而示現,或是佛陀在度眾的種種展示、表明,能夠藉由佛陀的教導而瞭解;「悟」就是開悟、明悟、了悟。因為藉由佛陀開啟所有眾生瞭解到成佛之道的一切無上佛法,同時也展示了這樣一條修行成佛的道路,也讓眾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能夠開悟、明悟、了悟到一切所有無上的佛法,繼而入到了諸佛的性海裏,契入了空性裏,而去成就他們的究竟佛果!所以「入」就是進入、契入!

為佛像金身舉行「入神」與「開光」乃至「安座」的作用是什麼?2019-06-04T22:55:52+08:00

「入神」的儀式,只是召告三界,召告天庭說明要迎請某位諸佛的靈識來入此金身,但並不代表祂上任;「開光」才是真正的奉請這位諸佛正靈,正式地入此佛像金身中度化眾生!所以入神只是一個登記而已,開光才是真正的上任!至於「安座」,就代表祂在每個寺廟或信眾家中,正式的職掌祂度眾的職務!

請問師父,「佛」都已經成就佛道了,為什麼寺院法師還要為佛像「開光」呢?2019-06-04T22:55:35+08:00

一般的人,或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以為他瞭解了這所有的一切!沒有錯,諸佛菩薩祂早已成就佛道,祂的法身都常處在常寂光淨土,那麼所謂的「開光」,一般的凡夫,他哪有什麼資格,來為這個法身之佛「開光」呢!

所以根本問題,是大家錯解了「開光」的原意及對象,真正的「開光」,是指我們以一個最傳統如法的儀軌,來雕塑一尊莊嚴圓滿的佛像金身,而藉由如法阿闍黎奉請的儀禮,祈請一位與這尊佛像金身名副其實的諸佛光明(諸佛的正靈及能量),入到這尊佛像金身裏,來接受眾生的供養,以及職掌所有與祂有緣眾生的一個引渡,這樣的一個過程,叫做「開光」!

簡單說就是「開啟了這尊由世間物質雕塑而成的佛像(指有形的物質體)的光明(指無形的靈識體),而這光明,是藉助莊嚴如法的儀軌,迎請諸佛菩薩的真靈正駕,而入到此佛像金身裏面」,這個才叫做「開光」!(故經云:「蒙光開曉」,因為「光」即代表「佛」)

諸佛如來本在常寂光淨土,示現金身在人世間,無非為垢重的眾生,示現諸佛本自清淨及圓滿之體性,除此之外,諸佛菩薩示現還有何目的?2019-06-04T22:55:17+08:00

諸佛菩薩應化世間,以有相的佛像金身度化群靈,除了要示現「清淨」、「圓滿」之外,其實最重要的的一點,就是圓滿每位諸佛菩薩與眾生的因緣。

因為諸佛菩薩觀到祂與眾生的因緣,故以慈悲願力應化在人世間,這份緣起,來自於多生累劫諸佛與眾生的一份因緣,故發起願力而應現在佛像金身中,接受所有眾生們的供養,也同時圓滿諸佛與眾生彼此的因緣!

請問師父,一般而言,如果佛像金身破裂,諸佛菩薩的正靈通常就不易存在,是否會讓人感覺諸佛菩薩只要清淨圓滿,而不要污穢破裂的分別想呢?2019-06-04T22:55:00+08:00

一切的諸佛菩薩,本來就是代表著清淨與圓滿!諸佛菩薩本為無形應化,為順應娑婆眾生所求,而從無形應現為有相,所以諸佛有相之金身,就是要示現如此「清淨」與「圓滿」的作用,才能令供奉者心生歡喜及敬仰,所以如果佛像金身本身都已經破損(指損壞或污染),那諸佛菩薩示現有相的意義就失去了!

當然除非有一種情況,就是供奉此佛像金身之人,他在二六時中,都隨時保持著一個清淨的念頭,隨時保有一份正念,那麼因為此人的願力及清淨之緣故,所以諸佛菩薩也會感於與此人的因緣,為了教導他,為了引渡他,而不捨此眾生,但這樣的機率很少!

請問師父,佛像金身對諸佛正靈而言,可以算是人間的住所嗎?其作用為何?2019-06-04T22:54:43+08:00

從人世間的思惟方式,可以這麼說!然而金身對諸佛正靈而言,其意寓深遠,因為諸佛菩薩悲心,順應眾生的願力及需求,而從法身中幻化一股能量的凝聚,讓此四無量心的能量入此金身當中,而接受信眾的供奉及禮拜!

請問師父,如果諸佛菩薩是慈悲,不會處罰眾生,但為何還要示現怒目相呢?2019-06-04T22:54:25+08:00

縱然諸佛菩薩金身是示現憤怒相,也並不代表祂是在處罰眾生。之所以現憤怒相,從外相來看,一是讓眾生產生一份畏懼折服的心,二來也是去除眾生所有貪瞋痴慢疑的一種威嚇作用。

請問師父,諸佛菩薩會處罰弟子嗎?2019-06-04T22:54:07+08:00

諸佛菩薩永遠是用一顆最慈悲,最柔軟的心,去對待每一個眾生!縱使眾生犯錯了,也是因為他的無知,那諸佛菩薩也會用祂最大的包容來寬恕眾生,所以原則上,諸佛菩薩是不會用「處罰」這兩個字,但是對祂最親近的「弟子」,諸佛菩薩是會處罰的!

請問師父,諸佛菩薩悲心會救度眾生而令其化解劫難,但諸佛菩薩亦不干預眾生的因果業力?所以諸佛菩薩「協助」眾生,與「干預」因果的分寸拿捏是什麼呢?2019-06-04T22:53:49+08:00

諸佛菩薩與一切眾生的相應,端看這個眾生對諸佛之信心與護持之心。當然干預與協助,絕對有它層次上的分別,所謂的「干預」,是親自用種種不如法的方法,用種種的力量,去作一切的扭轉。

但是「協助」,只是就某一個因緣或夢境,來告訴這一個具足信心及護持心的信徒;如果信徒本身沒有持續他對諸佛菩薩的深信力與恭敬心,縱然諸佛菩薩種種跡象的指引及示現,他也不見得有能量來扭轉自身的因果業力,所以在這過程裏,諸佛菩薩只不過是點到而已,重要的是眾生的那一份信心具足與否!

請問師父,有關器官捐贈的問題,有的人主張,有的人反對,我們應如何看待呢?2019-06-04T22:51:37+08:00

這也是個非常見仁見智的事情,一般的凡夫,當他面臨死亡的過程裏,只要有任何不小心碰觸到他的感覺,對亡者來說,是非常非常大的傷害,因為一般人的身體在四大分解時,是經受不起任何的碰觸,哪怕是一根羽毛輕拂過他身體,他都會覺得很痛苦,然而發心器官捐贈者,有些器官卻必須要在患者往生的剎那,也就是四大分解最痛苦的時候,就要馬上取得,試想在如此狀況下,那對亡者來說是一件多麼不堪忍受的事情。

但反過來說,如果有人,本身在生前修行時,能夠完全在每個當下當中,學習放下對自我色身上的種種執著,那麼他當然有資格來做如此的捐贈,因為他能夠捨下他的色身,甚至在他往生之後,他把有用的色身,再去布施給與他有緣的人,那麼在那當下他所發心的功德,自然也是無語倫比的,所以這一切都是見仁見智,更需要大家審慎評估及量力而為才行。

請問師父,若一個人生前沒有吃素,是否往生後也應該給他吃點葷再說法,是否較人性化些呢?2019-06-04T22:51:13+08:00

就凡情上來說,是如此!但是人一旦往生後,他進入中陰身,他的意識會比他做人時更清楚(故經云:「識聰利,性昏蒙」)。所以只要我們在拿供品給他時,在上香之際告訴他,希望他不要再執著殺生,而來食用這些血腥的食物,他在當下會理解的!

其實現今社會嬰靈的問題愈來愈多,一般人也只是草草了事,該如何正確的面對及超度嬰靈呢?2019-06-04T22:50:55+08:00

任何的眾生,由生到死而進入了中陰身,不管他是嬰靈,或年青人,或老人家,他勢必都會進入到中陰身裏,既然進入到了中陰身,那勢必在每一個七裏,都應按照超度的法會或其他功德,去做超度,讓他在領受這份功德之餘,能夠再去提昇他的法界,或再投生到六道當中的某一道。

雖然嬰靈表面上看來是沒成形或長大的孩子,但事實上,當他入胎時,他就已經有一條靈識入到母胎裏,所以說不管在任何有意或無意的狀況下,你去結束他的生命,那自然就必須依照常人七七的做法去超度,因為沒有圓滿超度時,那嬰靈所帶的瞋恨,所帶的怨懟,一定會影響到當事者本身,包括他自己,甚至是他的家人,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那麼最圓滿的方法,如果經濟允許,如果當事者也相信這樣子的因果,能夠在七七當中,幫嬰靈去做一個單獨的超度法會,當然是最圓滿的,至少能令他離苦得樂,而且少些瞋恨及怨懟之念。

有關某些嬰靈會長大,有些不易長大,這是什麼原因呢?2019-06-04T22:50:32+08:00

這與嬰靈本身的執著有關,有的嬰靈執著於投胎剎那或被迫流掉的當下(或許怨恨,或許放不下),就不易長大,有的嬰靈願意領受父母家人為他所做的功德,而放下執著,便有長大的因緣!

請問師父,我們深信諸佛如來,但往生時若業障現前,不知來的是諸佛,還是魔界,怎麼辦?2019-06-04T22:50:16+08:00

諸佛菩薩與所有的一切眾生,重在「相應」兩個字,彼此之間如果真能相應,在眾生往生的當下,自然而然會很清楚地知道,他看到的是佛還是魔。如果在那當下只要他有一念的疑心,只要他有一念執著,那麼縱然是諸佛菩薩降臨,眾生一樣沒有辦法把他的身口意,對諸佛菩薩作一份完全的依止及託付,那麼當然只好繼續六道輪轉而已!

請問師父,如果為亡者燒化一張現代人才用的信用卡,或假的手機等等這些新穎的東西,不知亡者真的會收到嗎?而且有用嗎?2019-06-04T22:49:54+08:00

所有的一切眾生,之所以沒有辦法得到解脫,就是因為他的執著,他執著生前所有的一切習性及想法,既然他已經在冥界,其實就沒有肉體,說實在,他是不需要這所有一切的東西,但是就是因為他的執著,所以他沒有辦法解脫。

也因為他執著所有一切的幻化,如佛經所云:「認妄為真」、「迷己逐物」,所以一切虛假的東西,他卻視為真實,而這些東西藉由燒化的過程,就如同人們常說的「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的作用,雖然畫出來的餅,不是真正的東西,但是卻可以暫時地滿足迷茫眾生的幻想,讓他們以為自己可以真正吃到東西,而得到些許的溫飽。

所以這些行為都是因為冥界眾生的顛倒,並執著生前的一切習氣,而演變出來讓世人去作這樣子的一個動作(如燒化信用卡等)。至於說這樣的行為到底有沒有效,那還端看這個執著的眾生,他執著的程度到哪裏?再則,燒化的過程,這些燒化的人,他們是怎樣的心態及見地而有差異了!

請問師父,最近我父親往生了,我們除了作功德,也燒了很多金銀元寶給他,但父親還托夢家人,說要燒個房子給他,不知為何已燒了那麼多錢給他,他卻沒法自己用錢去買呢?2019-06-04T22:49:23+08:00

所有的一切眾生,都因為一個執著,而沒辦法達到解脫。當人往生時,他初到冥界,他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意念,都還停留在人世間種種的習氣,所以他還是習慣找人世的子孫,在陽界燒化種種有形的東西到冥界,他才會認為那些東西是真的!

尤其剛到另外一個世界的眾生,他對那世界自然比較陌生,他的想法意念都還停留在人的習慣,所以,縱然他有錢,也不知該去哪裡買?自己該如何自處?但他只想到人世的兒子及家人可以幫他,所以他就會用託夢的方式,希望子孫燒化這些東西給他,讓他得到溫飽或救度!

請問師父,我家人往生時也做了很多功德,但為何還有許多通靈的人說,家人還在冥界受苦呢?2019-06-04T22:49:01+08:00

一個人往生之後,他能投生到哪一道,絕非只看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所做的一切功德來做決定!而是關乎到他過去世的修行知見以及今生所有一切的善惡功過,乃至往生佛事的圓滿與否等等,來決定他往生的趣向。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在今生壽終之際,他對生命及佛法的瞭解程度到哪裏?或者他的執著到哪裏?這些都是影響亡者投胎何道的因素!

請問師父,有人說臨終時,猶如「生龜脫殼」般的難受,這是指每個人都會,還是指沒有學佛修行的人才會?2019-06-04T22:48:42+08:00

臨終那「生龜脫殼」的覺受,每個眾生都是一樣的,只是差別在此人生前有沒有修行,如果此人生前有修到契入空性的境地,他了知這肉體不是真實的,他了知這肉體與心,本來就是分離的,所以縱使肉體承受如此的痛苦,但他的內心,卻是不著於這個苦相的。

請問師父,如果有一個人生前就以自我為中心,縱使死後過得很苦,但他有可能像生前愛面子或說謊一樣,託夢給他的家人,告知他本人現在很好?或在淨土嗎?2019-06-04T22:48:25+08:00

如果一個人在生前是愛面子或愛打妄語者,一旦當他往生之後,他必須去承受這生前所造的一切苦,當他去承受這一切苦的時侯,他會去體悟到,原來生前是不可以這樣的!但是否會像生前死愛面子一樣再次說謊,這也有可能,但機率不高,因為當他墮入冥界受苦時,他往往最期盼的是被「救度」!

請問師父,有關有些人往生火化時,竟可燒出舍利子或者是舍利花,是否代表他已經往生淨土呢?2019-06-04T22:47:49+08:00

一個人今生往生時,不管是燒出舍利子或者是舍利花,從多生累劫的業報來看,僅僅只代表著這個人在今生的一切修持功德,這與此人往生後,靈識能夠得生到淨土或哪裏,不能劃成等號!因為真正要得生善趣的因素很多,包括此人多生累劫的見地修為,還有今生的善惡功過,乃至往生佛事的圓滿與否等等,這裏的因素很複雜,更不能相提並論的。

請問師父,是否助念的重點,在於幫助亡者正念,不致因臨終的恐慌而下墮,並非助念,就等於往生淨土?2019-06-04T22:47:31+08:00

其實依末法眾生業垢深重的我們而言,光是想得生善趣,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想要往生淨土,那更是難上加難,更何況只是在臨終關懷時,簡簡單單幾個小時的助念,怎麼可能就讓他往生淨土呢。《阿彌陀經》所云,若一日乃至七日念佛,即可得生淨土的說法,此乃真實不虛,問題在於我們念佛能否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更何況一個人如果生前沒能精進念佛,加上臨終時的種種悲傷及恐懼,又如何「與法相應」的往生善趣呢?

現在年青人的兩性關係複雜,而且對於墮胎問題司空見慣,不以為意,我們應該抱持什麼正確的觀念,來看待這樣的問題呢?2019-06-04T22:46:18+08:00

對於這樣的問題,都是在「錯誤當中,去立一切錯誤的知見」,這一切行為的根本問題,就是因為犯了淫欲,可是現在的人,又覺得這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又在這錯誤的觀念當中,從錯誤的開始,又去立了很多錯誤的知見!如果要改善這個問題,從根本說起,那麼大家必須要守清淨戒,大家必須要去破除邪淫的觀念,但這對現代人而言,又真是難上加難!但也不能因為大家做不到,而去認可這個根本就是錯誤的觀念,然後再去找一個錯誤的理由,來解釋這個錯誤的亂象,這一切就真是一言難盡啊!

有關墮胎問題,一類是有意拿掉或無意流產的,這部份當然盡量去避免,另一類或許是被強暴的,那她到底該不該拿掉小孩呢?2019-06-04T22:45:58+08:00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這個受害者與強暴他的人,在過去世當中,一定有他們彼此惡緣的存在。那麼既然有這樣子的惡緣,而又有了相續的一個生命,一個胎兒的產生,如果依照因果的定律來說,照理說是不應該把孩子拿掉的,她是應該要承受這樣子的惡業,承受這樣子的惡果,然後真正去面對問題,在今生當中去消弭過去世的惡業。但站在現在社會或這一世的立場,這樣子的理論,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接受及理解!如若沒有真正的深信因果,那麼這樣子的問題,真的很難去論說!

有些發心的護法信徒經濟困頓,不知有什麼妙法可以改善?2019-06-04T22:45:26+08:00

每個眾生在這世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他過去世自業自受,乃至所累積福德資糧的展現,至於他今生如何的發心布施等等,也只是為他往後來世所種下的一個善因而已。如果大家瞭解(煉疏化財)這套方法的妙用,並且勤於密集燒化,不管是對上的供養,或對下的布施,做的愈周全愈圓滿時,成就的因緣也就愈具足,自然而然就可迎刃而解了!

有關眾生懷疑燒化手抄佛經,恐有「毀經」之虞,事實是如此嗎?2019-06-04T22:45:02+08:00

做任何事,端看做的人,當下的發心是什麼?當他所發的因地心是善的,那所做的一切事就是善事!如果他所發的因地心是惡的,那他所做的一切事就是惡的!

一般人以為「燒紙錢」是道教行為,既不環保,又不科學,事實是如此嗎?2019-06-04T22:44:32+08:00

其實諸佛菩薩救度眾生,只重對症下藥、因材施教,讓受苦的眾生真正達到離苦得樂為目的。在諸佛的心中,絕沒有這個方法是道教的,哪個妙方是非佛教的,而就不使用的想法。可惜現今的世人,只抱著片面的觀點而論述,若是大家都能證得天眼通,都能看到當冥界受苦的眾生,他們手捧著我們陽間燒化給他一分一毫的那一份感恩心時,那勢必沒有人會再作如此的論述了。

有關佛教瑜伽燄口施食法會中,當主法金剛上師在施食時,是否信眾不宜與冥界眾生搶食為宜?2019-06-04T22:44:09+08:00

沒錯!我們陽間的生活已經過的很富裕了,這些經由金剛上師加持過的食品,對於冥界眾生是有功德力的,所以我們不必與冥界眾生去爭搶,而且就修行度眾的立場,這也是慈悲啊!

請問師父,為何寺廟法師常以「香灰」賜予眾生,這有何意義?2019-06-04T22:43:47+08:00

香灰本身有兩種作用,一是傳承,所以一般都說薪火相傳,二是香灰都是由所有的信眾,以虔誠心供香給諸佛的實質之物,它凝聚了眾生的祈求願心及供佛福田,法師們再將眾生所供養這實質的東西賜給你們,所以它本身就具有「傳承」及「傳遞」的加持作用!

如果家宅中沒有供佛像,是否可以使用淨香?不知會不會感召冥界的眾生?2019-06-04T22:43:18+08:00

香本身就有淨化的作用,如果我們點香是為了淨化家宅及壇場的效果,原則上是可以的,但要用最好的香,才能達到這樣的功效

請問師父,我們都想拿最好的東西供佛,但就供香而言,縱使最好的香,也都可能含有化學物質,那是否沒達到供佛目的,反而自造罪業呢?2019-06-04T22:42:49+08:00

供養諸佛菩薩的功德,不在於你供養東西的好與不好,供養諸佛菩薩的功德,在於你當下那一份供養的心,那一份虔誠恭敬的心。所以縱然他經濟狀況不好,或者因為現在整個社會充斥著這些化學物質,但是如果他是用一份最恭敬,最虔誠的心,來供養諸佛菩薩,那麼他在那當下,在施與受的過程裏,他就成就了這一份的供養功德!

至於供香會產生什麼問題,是否造成環境的污染或呼吸的障礙等問題,那這有形與無形,孰重或孰輕的部份,真的就很難說了!

以諸佛菩薩的層級,法會時的供品或供菜有何作用?2019-06-04T22:42:15+08:00

諸佛菩薩早已禪悅為食,但是在施與受之間,本來就是一種心意的交流,諸佛菩薩在「受」的當下,並不是真的去食用這些的供品或供菜。

但是諸佛菩薩卻會因為眾生的這一份供養,去加持這些的供品,然後這些供品在供者與菩薩的加持及互動過程裏,再由信徒來食用這些東西時,本身就多了一份祈福加持的功德力!

以諸佛菩薩的層級,還有需要弟子們每天供香及供水嗎?2019-06-04T22:38:44+08:00

諸佛菩薩若是層級夠高的,都是在常寂光淨土,隨時入定的狀態,所有的眾生對諸佛菩薩所行供香供水的行為,只是藉助這份虔誠供養之心,讓眾生能夠有植下福田的好機會。而且「香」與「水」,本身就有淨化眾生業垢的作用!至於諸佛菩薩到底吸不吸香或喝不喝水,就不是重點了。

請問師父,經典說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是由千光王靜住佛所教授,而不是觀世音菩薩自己所創的,對嗎?2019-06-04T22:38:08+08:00

的確,誠如經典所云,這個大悲咒是由千光王靜住佛最初教導觀世音菩薩修持而成就的,咒語若要細論,基本上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原本就有此咒,修行人藉由諸佛如來所教授,而最終亦以此咒而成就的,如大悲咒。

第二類,是當祂修行已證得八地以上的諸佛菩薩,祂為應化娑婆或應眾生的機緣,由祂的心輪所發起、所宣說而教導下來的一切咒,如六字大明咒、白衣神咒、觀音靈感真言等,都是屬於這一類。

請問師父,佛經有個故事說,一個老太婆唸六字大明咒,最後一字唸成「牛」,卻一樣有功效?既然咒語是藉由音波傳達,那麼唸錯也有功效嗎?2019-06-04T22:36:54+08:00

所有的咒語,當然是藉由音波與諸佛菩薩產生一份的感應道交,但是真正要達到這份感應道交的功德,還是要看持咒者本身的那份專注力,所以縱使是唸錯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只要專注力夠,他一樣可以達到那個目的及功效的!

是否「咒語」不需要特別解釋,只要專心持誦即可?2019-06-04T22:36:38+08:00

每個咒語,當然都有它的涵義,但這一切的涵義,都脫離不開「慈悲」,脫離不開「柔軟」,脫離不開「空性的境界」,所以原則上,每個咒語是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咒語是藉由音波,藉由持誦者專注的定力,與諸佛菩薩產生一份的感應道交,而且這些咒語多數也是由梵語翻譯過來的,所以也不用做太多的詮釋!

請問師父,或許一般人錯解了「咒語」的作用,因為既然咒語是諸佛菩薩悲心所集,怎麼可能是用來「驅趕」眾生的呢?2019-06-04T22:36:18+08:00

的確,持咒的作用,不是為了「驅趕」眾生,而是在於「化解」!諸佛菩薩均以慈悲度眾,那麼當我們在持咒時,就是直接與諸佛菩薩產生一份感應道交,所以在持咒的過程裏,自然而然能夠讓這些魔界或冥界的眾生,在那當下承受諸佛菩薩的這份清涼及加持,既而化解彼此的五毒,所以持咒,是可以達到「化解」的功效!

請問師父,有關今生有因緣中樂透彩的人,是否前世有舖橋造路的功德所致?2019-06-04T22:35:21+08:00

今生會中樂透彩的人,不一定是前世有舖橋造路的因緣,但肯定的是,他在過去世中,一定有布施給這些眾生(指此期會買樂透彩的人)!

請問師父,有關吃素,佛陀時代並沒有吃素問題,因佛弟子謹遵佛制次第乞食,再則,菩薩戒在家六重二十八輕戒中,也無吃素這一條戒,只有六齋日持八關齋戒,當然或許吃素還有地域、教法、清修等問題,所以修行是否一定要吃素呢?2019-06-04T22:34:58+08:00

這個問題,可以分作兩個層次來說,第一,修行與要不要吃素,不能劃上等號,這是從表相上去講的,諸如以上所舉,皆可一一涵蓋!第二,既然是修行,所有的一切貪著欲望都要捨掉,更何況是食葷腥的口腹之慾,怎麼可以不捨離呢!

請問師父,有關常人對於「地理風水」的看法不一,有的人十分迷信,有的人卻完全不信,不知學佛者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如何拿捏?2019-06-04T22:35:48+08:00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要討論起來範圍實在太廣了,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若以一個解脫者來說,其實當他能夠進入整個宇宙的空性能量,也就沒有所謂的地理風水!

但是對於身處三界的一切眾生來說,整個宇宙當中,因為五行生剋的作用,的確有它正負能量的差異,所以從這樣的立場,依正確的五行相生方式,來作一個地理風水的調整,也是有其重要性的!

至於說要如何不要太過,很多事情,必須去衡量當事者本身的經濟狀況,當事者本身他的行運,當事者本身所有的一切來做評估,才有辦法去達到圓滿的結果,任何事情,都是適可而止,任何事情,都應以中庸為主,也就不會產生一些太迷信,或者完全不信的狀況!

請問師父,我們對於市集真假和尚托缽的問題,該如何看待呢?2019-06-04T22:34:02+08:00

原則上,對於這個事情,若分「真」「假」兩部份來說明,那麼假(和尚托缽)的部份,是那個人自造他的罪業,而且這樣的業是非常非常地重的,那這部份也就不說了!

至於是「真」的,又分為「事相」上及「實相」上的狀況不同,在事相上,這件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有的人覺得這本來就是很好,可以讓眾生廣植福田,有的人認為出家眾不應如此有失威儀,這都是見仁見智的看法。

但如果從「實相」根本的心態來論時,如果托缽的這個人,本身是抱著一個修行的心,抱著一個去除我執,去除一切分別的心,而且他在那當下當中,生起的是一顆慈悲的心,生起的是一顆放下我執的心,是一顆毫無罣礙的心,如果能在這樣的因緣及前題下,讓眾生去種植福田,那麼這是令人所讚嘆的,這是令人所稱許的;但如果他的托缽,單純只是為了生計、金錢,或者為了任何的事情及目的,這樣子可能與佛世托缽的原意相左,當然也有不圓滿的部份,大家只能各隨因緣了。

請問師父,家中小孩看似聰慧,但課業上很讓他操心,為讓孩子專注用心,真是傷透腦筋,不知有無方法解決?2019-06-04T22:18:15+08:00

這個問題討論起來是非常廣泛的,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尤其在孩提時,會不會專心念書,關乎到這個人本身八識田裏的一切種子,在孩提的階段,為何有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有的孩子就特別讓父母操心,這所有的一切,若要細論,若要真論,那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因果業緣。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從父母本身做起,當父母在教育的過程裏,在有形的部份,可以用「鼓勵」與「獎勵」的方式,會好過於用「處罰」及「責罵」的方式!再則無形的部份,這個孩子之所以讓父母如此的操心,那麼就是他們在過去世當中,彼此八識田的種子,不善的部份多於善的部份,所以這個也必須要從父母著手,能不斷地為自己與孩子誦經,或做種種的功德,去化解他們彼此八識田裏不善的種子,久而久之,一切都會改善的。

即將開始的活動

2024供養釋迦牟尼佛獻供大悲懺法會

5 月 4 日(週六) @ 上午 10:00 - 下午 12:00

2024年5月眾姓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5 月 5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

2024年5月善根增長、消災解厄大悲懺法會

5 月 18 日(週六) @ 下午 12:00 - 下午 2:30

2024年6月眾姓慈悲藥師寶懺法會

6 月 2 日(週日) @ 下午 12:00 - 下午 3:00

Go to Top